缺乏明晰的品牌发展策略使红旗轿车在过去数年中地位尴尬,而在未来,它的方向依然模糊

红旗何时出发?

来源:2005年4月 总第109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贾可  |  阅读:

      缺乏明晰的品牌发展策略使红旗轿车在过去数年中地位尴尬,而在未来,它的方向依然模糊  

春节前夕,一汽集团为2004年产销突破百万辆举行了热烈的庆功会。它的下一步计划是:在2009年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100万辆。但是去年的销售数字中,红旗、解放等自主品牌占了50%的份额,红旗轿车的产销量只有1.5万辆,继续延续多年来的水平。而2005年,红旗的计划产销量还比上年少了3000辆。深具中国民族情结的红旗轿车在奇瑞、吉利、中华、哈飞等众多民族自主品牌努力前冲的战场上不可否认地落在了后面。
  
2000年来,国内大小的车展上,凡是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出现的场合,那辆由福特汽车公司的“林肯城市”款轿车改造而来的红旗旗舰总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竺延风心中,这款长长的被称为“大红旗”轿车的存在意在显示:红旗是有理想的。
  
如果没有1993年开始在奥迪100平台上生产的被称为“小红旗”的系列轿车出现,也许后来的情况会完全不同。
  
1959年诞生的红旗轿车在中国乃至世界塑造的都是“领袖车”、“官车”的形象,但是从红旗吉星、红旗18,到后来的红旗明仕、红旗明仕二代,再到红旗世纪星,红旗新明仕,“小红旗”轿车致力于向中低档轿车市场的拓展。这种市场主导而非品牌主导的发展策略使整个红旗品牌的形象受到重创。
  
“小红旗”如果不冠以红旗品牌,而是取用其它名字,把塑造红旗品牌的任务交给红旗旗舰,虽然产量不大,但可以让红旗品牌继续生存并维持高端,等到一汽自主开发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把这个品牌充分扩展延伸,也许能够做成一个像林肯、宝马、奔驰那样的高档品牌。
  
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在整个“小红旗”时代,一汽的目的是求得生存,一方面极力摆脱红旗轿车的“官车”形象,希望能够横跨公、商、私用车三大领域,但同时又想利用这个品牌形象及相关国家政策促进销售,于是不可避免地陷于矛盾之中。而当国家公务车领域开放时,强有力的跨国竞争对手使红旗轿车的官车形象基本只能在每年全国举行的“两会”代表专用车上体现,甚至这一荣耀也差点在2004年的两会上被奇瑞的东方之子所取代。
  
面对既成事实,竺延风所能够做的就是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轿车的能力,至少开发出一款体现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够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全新红旗轿车。一汽希望在2006年推出全新的红旗品牌轿车,此前只是继续维持现有的小红旗产品的销售,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面世。2005年年初,更换了日产QG18发动机的红旗新明仕上市。在上市仪式上,一汽轿车总经理王殿明称今年会有一款新研制的红旗车面世。
  
外界猜测这是一款丰田汽车的改型结果。2003年开始,一汽轿车公司与马自达合作生产M6轿车,合作的一个条件是日方将此车所有的技术转让给中方,中方在4年之后使用该车平台,制造自己的轿车。而同时与丰田汽车的合资,一汽的一个私心是要求丰田帮助一汽轿车开发一款排气量为3.5升的中高档红旗轿车。当时一汽的高层曾经向《环球企业家》表示,适当时候再从丰田购买一个车型。
  
很难设想这样一款红旗轿车面市时对国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当年购买奥迪100平台做“小红旗”,外界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理解,但是一汽现在完全依赖或者联合日本汽车公司来设计红旗轿车的做法将使一汽受到双重的指责:一方面,外界会指责一汽依然不能承担民族品牌汽车的自主研发,比不上同国外专业汽车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奇瑞汽车公司;另一方面,红旗品牌将因为日本血统受到更大的伤害。
  
红旗品牌的这一计划在一汽内部也引起了争论。王殿明坚决表示一汽轿车在自主品牌上的方针是“民族品牌,开放发展,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即使不存在血统上的争论,鉴于现在非常模糊的红旗品牌形象,如果不能构建出红旗品牌完整、明确的内涵,它也将难以达到企业预期的市场效益。2005年初,M6的销售从一汽轿车中独立出去,它可以看作是一汽全力推出自己的红旗轿车的一个准备。
  
一切就让市场来打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