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波士顿咨询发布的报告称,金砖四国汽车市场增长机遇和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仍将领跑
波士顿咨询:中国领跑金砖四国汽车市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6日发布了最新报告《决胜金砖四国汽车市场: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实现高度本地化》。报告指出,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发展与金砖四国息息相关。到2014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汽车销量将占全球的30%,同时也为降低研发、采购和生产成本提供了大量机遇。
关键词:本地化
BCG表示虽然绝大多数跨国汽车整车厂(OEM)和一级供应商已在金砖四国开展了业务,但由于这些业务还没有实现高度本地化,因此他们并未全面挖掘这些市场的战略潜力。
金砖四国在市场开发、本地能力和消费者偏好上有很大差异,因此汽车企业必须针对各个国家设计专门的本地化方案以及跨金砖四国战略。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慕尼黑办公室的合伙人Nikolaus S. Lang 先生表示:“汽车企业无法通过为金砖四国提供统一规格的产品、流程或方法而取得成功。要想充分实现本地化的价值,关键是了解哪些职能最适合在哪些金砖国家进行。”
该报告分析了在各个金砖国家中实现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本地化相关的挑战和机遇。报告成果基于BCG与活跃在金砖四国市场的领先汽车OEM和供应商的高管团队开展的250多次访谈。
中国领跑金砖四国
尽管世界许多汽车市场在经济危机期间都一蹶不振,但金砖四国市场在2009年表现强劲。2009年,巴西、印度和中国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1%、13%和42%,四国中只有俄罗斯市场缩水了48%。巴西、印度和中国的市场到2014年都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预计到2014年俄罗斯也将恢复到危机前的销量水平。目前为止,中国仍是金砖四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占金砖四国总销量的份额将从2008年的53%增加到2014年的61%。
本地化的挑战
尽管金砖四国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极少数国外汽车企业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例如,只有不到10%的汽车OEM和供应商在所有这四个国家实现了高度本地化。
BCG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耐迪贤先生表示:“本地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数汽车企业在金砖四国都面临着艰难挑战。”例如,很多企业在金砖四国开展研发活动时都面临着研发集中管理的巨大压力,限制了本地研发中心的活动,且很难寻找并留住本地员工。目前在中国和印度约55%的跨国汽车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在巴西30%的跨国汽车企业研发中心都未能脱离全球研发中心。
在采购方面,关键挑战包括物流问题和质量不佳的供应商,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采购量。BCG北京办公室的董事经理贺马可先生表示:“跨国OEM在中国的采购通常仅占其整体采购的不到10%左右。”
在生产方面,汽车企业在金砖四国通常要向生产制造方支付5%-15%的溢价,主要原因在于与更发达的市场相比,其规模效益不佳、质量维护的成本较高。只有在巴西,汽车企业真正做到了在生产制造方面节约成本。挑战包括工厂规模较小、自动化流程到手工流程的转换有限以及质量较差等。
在销售方面,国家品味和需求的多样性推动了每个国家对特定汽车产品的需求。例如,中国消费者偏好价位适中、功能齐全、能够显示车主品位的豪华型轿车;巴西消费者喜欢运动型掀背车;俄罗斯人青睐未经改良的西式轿车和SUV;印度人则喜欢超低成本的迷你车。
BCG在报告中将本地化分为五个等级:金砖冠军型,即在四国都实现了较高的本地化,代表企业是通用和博世;国家冠军型,即在四国中的一两个国家基本实现了本地化,这通常是巴西和中国,比如菲亚特在巴西的本地化;职能本地化型,即某些职能的本地化高于另外一些职能,比如丰田在采购方面就要优于销售;中央主义型,即分公司受本部控制较严格,无法大展拳脚;伺机而为型,即尚没有明确的跨国战略。
[---分页标志符---]
本地化盈利潜力
目前,跨国汽车企业往往倾向于投机性而非系统性地接近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市场,并区别对待各个市场而不是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要实现整合跨金砖四国战略,三个基本原则以供参考:
一、将中国视为金砖四国战略的基石,扩大公司在巴西和印度的业务,基于长 期潜力有选择地对俄罗斯进行投资。
二、等金砖四国拥有足够规模可以完全支持个性化产品时,大力调整标准化平台来满足本地需求,根据需要与本地伙伴合作以帮助制定适合各个市场的销售和营销概念。
三、基于公司的能力和前景,扩大在所有金砖四国的销售网络,有选择性地投资某些国家来提高本地研发、采购和生产上最具优势的环节。
本地化与全球化
具体来看中国市场,全球OEM和本地OEM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目前全球OEM正进入低价格的细分市场,而中国OEM则致力于改进其产品组合。问题是谁将赢得中国的中端市场这块最大的蛋糕?
耐迪贤先生表示:“全球厂商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细分业务及其竞争对手,并提供能够真正满足中国客户品位和需求的产品。那些在本地化和全球规模之间能够找到恰当平衡点的车商将在中国中端市场实现突破。”
对于努力拓展全球市场的中国车商来说,实现全球化需要在多个方面推动其全球发展:首先是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积极培养实现全球化所需的能力;谨慎选择竞争市场以及竞争手段;利用强大的本地合作伙伴以及中国积极的商业政策以获得发展动力。
中国市场
在谈到中国的汽车业发展时,BCG的专家还对新能源车型和汽车召回等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新能源车型重点落在电动车上。BCG董事总经理金伟栋先生认为,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仍然是阻碍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的支持与补贴政策对电动车的发展影响巨大。“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还比较积极”,他说道。
对于汽车的质量与召回问题,他说召回事件在近十年才频繁发生,也就是汽车技术开始电气化的时候,电子零件召回占了召回事件的多数比例。同时,汽车企业开始将零部件生产外包,沟通的脱节和水平参差不齐也是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对于中国市场的召回现状他这样表示,“欧美的召回政策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
注:该报告近期可于《环球企业家》网站或BCG官方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