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业的合资格局,真正进入到“市场换技术”的阶段。
旧伙伴,新关系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董事长胡茂元为中国一项备受争议的产业政策添加了有力注脚。
上汽在8月18日宣布自己从外方合作伙伴那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先进技术。该公司与通用汽车宣布将联合开发一系列小排量发动机、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等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两家公司会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这是中国汽车公司首次与跨国汽车巨头在动力总成这一核心技术上进行联合开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产权。以往,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跨国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手中。上汽的成长曲线表明,具备目标明确的长期计划和执行力,“市场换技术”可以带来出色的结果。“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发、共同提升、共享知识产权才是‘市场换技术’的真正含义,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参与世界汽车工业一个新的注脚。”胡茂元表示。
上汽目前是中国按销量计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09年其汽车整车销量达到272.5万辆。上汽与大众、通用汽车分别组建的两家合资汽车公司,分列2009年中国大陆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冠亚军。此外,上汽在2005年抓住机会,通过海外收购获得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的主要车型和技术,并利用在两家合资公司中培养的技术,营销人才,使自主品牌业务获得快速发展。今年1-7月上海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超过9万辆,增幅高达92%。
于中国汽车业市场换技术政策的近二十年历史而言,上汽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轨迹。近年来,一种主流舆论观点认为,这期间,跨国汽车公司在华获得了巨大的销量和惊人利润,但中国本土汽车公司并未得到相应技术回报。一时间,“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最热门的话题,奇瑞、吉利等迅速成长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备受褒奖。
今年7月媒体披露众多中国汽车公司追求日本二线汽车公司富士重工,希望在中国成立合资工厂生产斯巴鲁品牌汽车,这让“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反对者震怒,认为这些公司过于热衷于赚取利润而不注重获得核心技术。他们认为,全球第大一市场和汽车强国,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上汽此次获得技术的成功,其意义不在于堵住了相关政策反对意见者的嘴。重要的是,“市场换技术”这一产业政策同样在像医药、能源、航空等重要行业推行。因此,如何复制上汽的成功,对大型本土企业颇具意义。
合资伊始,上汽就派出能力最出色的人才参与公司运营和管理,并在商业范畴这一不同文化最易沟通的层面与外方据理力争。在外方不断认识到中方重要性的条件下,从任命中方高管担任关键岗位开始,上汽逐渐扩展合作范围。1997年双方合资成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通用汽车改款、设计和开发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汽车。“通用汽车在中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推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的高级经理彭波告诉本刊。今年上半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通用汽车全球第一大市场。
中国公司并不需要用偷偷摸摸的方式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在上汽变得日趋重要时,通用汽车不断提高他在上汽身上的赌注:从转让合资公司控股权、与上汽组建合资公司进军印度市场到今天与上汽合作开发先进的动力总成技术。如果通用汽车不这样做,那么它就无法获得现在你所看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