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在中国市场卖出更多汽车的跨国公司找到了新的宝藏——小排量汽车市场,但在那里,中国本土厂商有着强悍的攻击能力

MiNi时代

来源:2006年03月 总第120期  |  作者:本刊记者 于欣烈  |  阅读:

急需在中国市场卖出更多汽车的跨国公司找到了新的宝藏——小排量汽车市场,但在那里,中国本土厂商有着强悍的攻击能力


想要在中国赚钱吗?你必须了解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从北京市中心到郊区一个全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大约需要30分钟车程。一边是传统的在自行车上的中国,一边是在2005年销售570多万辆的汽车中国。如果考虑到30分钟就可以穿梭于两个如此不同的世界,这样的距离不算远。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已经让跨国公司又爱又怕。自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消费者开始变得难以捉摸,降价也不灵了。由此形成的结果是,销量下滑。根据咨询公司亚洲汽车资源的数据,上海通用旗下的中级车型君威2005年销量同比下滑了12%。而同属中级车的上海大众帕萨特销量也同比下滑10%。
  
在此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当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所引起的一片喧闹了。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今年3月底前,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排量在1升以下的汽车每百公里耗油约4至6升,比1.6升排量的汽车节省油耗30%至50%。而之前,燃油价格不断高涨,去年甚至在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珠江三角地区都出现了油荒。
  
小排量汽车“解禁”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中外汽车制造商的兴奋神经。几乎所有合资汽车品牌都在努力抓住这个市场变化的新机会:上海通用全力推广其刚刚投放中国市场的雪佛兰乐骋、北京现代的新车型雅绅特上市在即、东风标致将在年底推出小排量标致206、东风日产的Note将会成为广州本田飞度的强劲对手。甚至丰田也在计划在中国投产一款小型车。而一直着力在经济型轿车领域掘金的中国汽车企业则宣称它们的销量受此消息影响已经出现上升。
  
这一机会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这些市场的小玩家而言,它们突然获得了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更广阔战场和成长机会,之前中国有约80个城市都对小排量汽车实施种种限制,这使得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此类汽车,而在中高档汽车领域,小玩家在短期内很难有染指的可能。而就跨国汽车企业而言,这一解禁政策有利于它们俘获更广泛的中国消费者。


更“高级”的小型车
  
长期以来,小排量汽车一直是为中国本土汽车厂商贡献销售额的重要市场。2005年奇瑞汽车销售达到18.9万辆,其中小排量车型QQ的销量占到总销量的61%。本土厂商绝不会轻易让跨国公司抢占这个迅猛增长的细分市场。“我们有生产小型车的丰富经验,而且善于充分利用中国资源,并且在成本控制的水平上比跨国公司要强得多。”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对《环球企业家》说。吉利将会在今年4月推出主力产品自由舰的升级版本LG;奇瑞也将在5月发布三厢版QQ;天津一汽的威志同样会在上半年面市;长城汽车的小排量轿车也处于研发后期,预计在2007年登场。
  
小排量汽车的解禁政策“对于中国汽车厂商是一个更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未必属于跨国公司。”易车网CEO李斌告诉《环球企业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可能是惟一的机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吉利旗下优利欧和自由舰两款车型销量都超过了6000辆。奇瑞QQ销量达到约1.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天津一汽夏利的销量更是惊人的超过2万辆。正因为本土厂商在小排量汽车市场表现如此强悍,北京现代汽车甚至放弃了其原计划投放中国市场的第六款产品——代号T B的小排量车型。
  
生产成本、技术转让费等多种因素造成合资品牌旗下小排量车型的利润相对较低。这同时也要求它们必须达到相当的销量才能够成为成功的项目。但跨国公司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还要考虑整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小排量车型在跨国汽车公司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汽车公司需要一个合理的产品结构,照顾到社会多层面的消费者。这样企业生产出来的其它产品就能够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北京现代汽车常务副总经理李洪炉告诉《环球企业家》。小排量车型正在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培养未来用户的重要工具,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丰富的配置进行品牌教育。
  
不可否认,小排量汽车的热销“价格是最首要的吸引因素。以前中国消费者希望买到十万元以下的车,现在,他们可以买到五万以下的车。”亚洲汽车资源总裁邓凯(Michael Dunne)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这是目前大多数本土厂商最有力的武器,他们能够通过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推出价格诱人的车型。同时依靠庞大的销量来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但政府并不只是推行单一的小排量解禁政策,《通知》中强调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台的相关环保政策,则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对小排量车型的整体要求。这意味着并非原有的小排量车型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只有符合环保、动力要求的车型才能够得到“解禁”。这无形中提升了小排量车的制造标准和制造成本,对中国本土厂商的技术、设计能力要求更高,而这正是他们的弱项。
  
发动机升功率是最大的技术门槛,《通知》中明确表示,汽油机升功率大于50KW/L,柴油机升功率大于40KW/L的“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小型化、高动力性汽车”才会得到政府的产业支持。在此标准下,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小排量汽车都不符合要求,这意味着,解禁并非是对所有1L以下排量的汽车不加选择的鼓励,而是那些更高级的小型车才拥有更大市场机会。
  
飞度、雨燕车型的成功证明汽车用户对小型车消费概念的日趋成熟。而1月6日刚刚上市发布的东风标致206再一次证明了成熟的消费者群在增长。价格为8万-10万元人民币的206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加大前后碰撞吸能区,而且安装了发动机底护钢板;配备了燃油自动切断系统,避免碰撞后发生火灾;同时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也内置其中。并且东风标致206配有正面双安全气囊。这款“欧”味十足的精致小车目前的预定量已经达到约12000辆。而且其中近10000辆已经缴纳订金。
  
东风标致副总经理唐腾向《环球企业家》介绍,在决定投产标致206之前曾经进行过消费者市场调查,结果表明该市场将是中国汽车业内增长最快的、市场容量最大的市场之一。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本土厂商正在努力缩小在产品上同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为了制造出符合“环保、节能”等要求的小排量车型,中国本土厂商正在努力加大研发的投入。吉利将大宇研究所的所长请到吉利汽车研究院主持管理工作。这所共300人的研究院中还有两位中科院院士、一百多位教授。
  
目前吉利在小型车方面的研发投入大约占总研发投入的60-70%。吉利宣称已拥有国内目前惟一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并且其JL—Z系列液控自动变速箱与进口产品相比价格降低了一半。
  
以吉利为代表的小排量汽车本土厂商正在努力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吉利的主力车型自由舰匹配了全方位的安全护卫体系和智能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欧Ⅲ排放达标要求。尽管以现有车型来看,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动力性能上,吉利旗下的小排量汽车很难同跨国公司争夺该市场中的中高端用户。但未来吉利、奇瑞等中国厂商一定会在中端甚至高端的小排量车型上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
  
另一家本土厂商长城汽车计划共投入5个亿用于硬件方面的研发,长城汽车技术研究院现有工程师 500 多人,现院长为原福特公司主任技术专家韩志玉。“在未来的3年中,在中国制造的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消费者心中一定会减弱。”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因为它并没有拥有独特的技术和独特的质量。”她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能马上做到与合资品牌同等质量。
  
以皮卡和SUV成名的长城汽车希望利用高性价比的出色车型来刺穿合资品牌影响力。王凤英认为其中1.0-1.6排量的车型将会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长城汽车计划推出1.0升、1.3升和1.5升三种排量经济型轿车。


下延城市市场
  
更广泛的二三线城市将为注重小排量汽车的中国企业平衡一线城市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乎是跨国公司们的天下。就像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一样,大城市集中了跨国公司的主要兵力,而下延城市市场则容易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根据地。
  
还需注意的一个最新变化是,有些地区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成为一个汽车消费市场,比如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而不是集中在一两个城市的市场。“哪一家汽车公司能够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攻这一市场,那么它就有成功的机会。”易车网CEO李斌表示,“而对跨国公司来说,这就需要他们来下决心了。”
  
跨国公司并非无法作为。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经理汤德为(David Thomas)在去年拜访新加入的经销商时,发现它们几乎全部来自于二级城市。内陆城市汽车需求增长,因为消费水平低和对燃油价格更敏感,小排量汽车在这里大受欢迎。在许多内陆城市,消费者相信跨国公司的汽车产品质量更好,售后服务更好,所以依靠品牌拉动销售是跨国公司必须坚持的二级城市战略。
  
很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二级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大于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大城市的销售高潮已经过去,并且由于城市建设的限制,决定它们不会成为未来主要增长的汽车市场。“特别是对206这样一种紧凑型车,相信未来它在一些二级城市的表现会更好。”唐腾表示。东风标致比较看好广泛的二级市场,在去年发展的覆盖95个城市的135个经销网点中,只有80多家是具备大规模销售、服务功能的一级经销商。而今年功能齐全但是规模较小的二级经销商则是东风标致发展的重点。法国人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220家网点,覆盖175个城市。
  
与之相比,行动更加积极彻底的还是中国汽车厂商,比如吉利。去年年底李书福分别在甘肃兰州和湖南湘潭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在两地各造一个最终规模为1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可以生产吉利目前所有车型。位于湘潭的生产基地春节前就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这也解决了我们生产制造太密集的问题。”李书福告诉《环球企业家》。
  
在浙江,吉利并没有得到内陆城市如此优厚的条件,如果在浙江修建一座年产50万辆的工厂,需要很多相关配套设施、零部件制造。李书福表示,由于吉利是一家民营企业,所以没有获得像一汽、上汽这种国家给予的强力支持,无法在浙江发展成一个集中制造的大型汽车公司。将部分零部件运至当地,然后在生产基地内进行车辆总装。这种类似于CKD件组装生产的方式要比整车运输至湘潭或兰州节省50%以上的成本。
  
目前,湘潭和兰州这两座城市每个月都会有1000-2000辆的销量,“量不大,但增长很快。”吉利希望在当地的汽车销量能增长到3000-4000辆,这样一个总装工厂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乐观人士认为,就像欧洲市场已经发生的故事一样,小排量汽车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小排量汽车并非是中国市场的特色。甚至在皮卡天堂美国得克萨斯州,因为高涨的油价已经有不少人卖掉自己的卡车,个性、时尚的小排量车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动力强劲、设计动感的小型车马自达3的美国市场销量在去年增长了45%。(本刊记者焦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