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赖斯勒前总裁李•艾科卡对克莱斯勒集团被收购的反应,以及他看好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的原因。

艾科卡:戴姆勒搞砸了克莱斯勒

来源:Business Week  |  作者:《环球企业家》黄运涛编译  |  阅读:

德国当地时间514日,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正式宣布私募基金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将以55亿欧元(约合550亿人民币)收购克莱斯勒集团80.1%的股份。517日,克赖斯勒前总裁李·艾科卡在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上撰文,认为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九年前的合并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灾难,戴姆勒搞砸了克莱斯勒,并表示自己看好克莱斯勒现任CEO 汤姆·拉索达和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的组合。 

全文如下: 

一直到消息公布的前一天,我的手机就没消停过。 

外界的反应很复杂。有人认为这场交易“完全不像样”,其余的人则觉得这简直就是一场来自地狱的交易。不止一个人认为,在希腊神话中,Cerberus意为“守护冥府入口的长有三个头的狗”,而收购克莱斯勒的这家资本管理公司正是以此命名的。不过,大多数我与之交谈过的人都希望Cerberus能成事。因为这些人在乎克莱斯勒,更关心美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不过,至少大家在一件事上达成了一致:戴姆勒的的确确搞砸了克莱斯勒。美国汽车业标志性的公司之一怎么可能在绝望之下被出售给Cerberus?如果想搞清楚这回事,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历史。

九年前,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合并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灾难。彼时,克莱斯勒大概每季度有10亿美元进帐,其旗下的小型货车简直就是生金蛋的鸡,而大切诺基和道奇更是在市场上卖疯了。此外,克莱斯勒还拥有4000个营利颇佳的经销商、耗资15亿美元兴建的崭新的研发中心和高达120亿美元的现金流。克莱斯勒当时是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最能赚钱的汽车厂商,它在全世界范围售出了250万辆轿车和轻型卡车。是戴姆勒用了不到十年时间把克莱斯勒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 

现在的问题是:克莱斯勒被出售给Cerberus,到底是在拯救它,还是把它甩给了废品收购站?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得不到答案。克莱斯勒的命运最终将由Cerberus在桌面上传递给它的权力决定。让我们来看看赞成与反对的理由吧。 

人们对私募公司最心存恐惧之处在于:它们惯用的伎俩,就是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一家岌岌可危的公司,尔后,通过削减成本、裁员和降低工人福利“改组”它,最后再以高价卖出,赚得暴利。Cerberus公司的交易纪录也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当一个公司挣扎在生存边缘时,大力削减成本甚至缩小公司规模是必要的,如果不这样做,反倒是显得幼稚了。事实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克莱斯勒的业绩有所起色时,我就是这么做的。坦白地讲,一直以来让克莱斯勒这样的制造业巨头深受其害的不是效率低下,而是历史遗留成本。以克莱斯勒为例,它所要负担的巨额员工医疗保险费用和养老基金,使得每辆轿车的成本平均增加了1500美元。 

当全美汽车工会(United Auto Workers)主席盖特芬格Gettelfinger)表示认可该笔交易时,许多人为此大跌眼镜。新的劳工合同谈判将在今年夏季开始,很多汽车工人担心他们将被迫在谈判中做出巨大让步。但是,这种担心在克莱斯勒被出售前已经烟消云散了(新成立的克莱斯勒控股公司将负担员工的养老金以及医疗保障支出)。如果Cerberus真的想振兴克莱斯勒,它就必须体贴生产汽车的工人和出售汽车及相关服务的经销商。 

最后,一切还得归结为领导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个非汽车公司成功收购一家美国的大汽车厂商。不过,我认为,最好的领导力仍在克莱斯勒内部。Cerberus应给予克莱斯勒现任CEO 汤姆·拉索达(Tom LaSorda)大展拳脚所必需的独立权限和弹性空间——当拉索达在戴姆勒的时候,他没有享受到这种优待。拉索达是个聪明人,工人也很尊重他。拉索达当过工厂的老板,其父亲和祖父都曾是工会领袖,他本人深谙汽车交易的每一个细节。拉索达的实力与Cerberus的资本结合,将书写克莱斯勒走向成功的新方程式。 

在我的新书——《公司领袖都去了哪儿?》(Where Have All the Leaders Gone?)中,我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克莱斯勒重新走上复兴之路时,我和我的团队们所付出的牺牲和共同承担的义务。眼下,历史又将重演。 

让克莱斯勒和其余的美国汽车产业重新振作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走对路。汽车工业的领导力意味着知晓公司政策的终点和公共政策的起点。公司并非独立存在于政府之外的实体。每一个人在复兴制造业的大戏中有自己的角色。公司领袖、工人和政府都必须承担起共同的义务,以便复兴我们伟大的产业。 

美国汽车工业最好的时光仍在前方等着我们——当我们能够这样说时,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