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泥淖的南汽菲亚特将如何自救?
菲亚特欲放弃与南汽合作,上汽对菲并无强烈兴趣
近日,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Fiat)首席执行官塞尔焦•马尔基翁内(Sergio Marchionne)表示,菲亚特在中国“丧失了一次机会”,目前正考虑放弃与南京汽车(Nanjing Automobile Corp)的合资公司,转而与另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合作。
马尔基翁内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其与南汽合资公司的糟糕表现是“一个耻辱”。菲亚特现在正考虑扩大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简称:上汽)或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的合作。
此番言论对于南汽来说并非新闻,早在半个月前,南汽就掌握了菲亚特的“风吹草动”,并进行了“竭力挽救”。南汽新闻发言人刘宁生今天早上告诉《环球企业家》的记者,南汽特别针对此事,成立了一个“班子”专门研究对策,同时还与菲亚特方面保持充分的沟通,正在“竭力挽救”。上汽内部人士则对告诉本刊记者:“菲亚特没对上汽说过”(指与上汽合作的事)。上汽目前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经营能力。言外之意非常明了,即上汽对菲亚特并无兴趣。
在去年的中欧国际汽车论坛上,本刊记者曾对菲亚特的首席执行官塞尔焦•马尔基翁内进行过一次简单的沟通。在谈到菲亚特依维柯集团在国内这几年的发展,他特别提到了菲亚特同上汽签订了良好的合作协议,并认为中国的中型和重型货用车辆和卡车市场一定会有长速增长。因此未来在会同中方的柴油发动机车辆进行紧密合作。
我认为,菲亚特也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发展落后的原因,这从尔焦•马尔基翁内先生在现场的演讲中可窥一斑:“一方面我觉得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商和整车厂对技术创新重视还不够,而同时中国的汽车顾客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而我们菲亚特在中国的发展,恰恰反映了这种势头,我们在中国初始推出的一些产品,现在看起来顾客都认为太简单了,所以我们为了要跟上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断提升,我们进行了产品组合。我们即将不断的拓展我们在中国的产品范围,并且对于产品线进行重新的现代化和更新,以反映整个中国市场发展的程度,要保证这种技术的先进性、外形美观性以及成本上的实用性。此外,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由于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所以对技术理解也日益深入,也使得我们汽车企业的发展得到良好的支持。”
其实南京菲亚特惨淡的业绩并非南汽一方的责任。菲亚特自己也难辞其咎。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几年,这个意大利公司一直忙于在自己的大本营欧洲市场振兴业务,刚有些起色,总裁却接连去世。2003年1月,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制造公司的创始人乔凡尼。阿涅利去世,享年82岁。2004年5月,接任职位仅一年多的弟弟翁尔贝托。阿涅利病去。新的掌门人来自菲亚特旗下法拉利子公司。内乱不断的菲亚特既没有太多精力更没有资金投入到中国业务上。
今年的4月20日,马尔基翁内先生在罗马对于汽车记者的提问的回答时表示,第一,我们和奇瑞的合作是从发动机开始,有潜力可以发展到进行阿尔发罗密欧品牌的合作;第二,菲亚特在中国2010年产量达到30万辆的目标,目标绝不动摇,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投资准备。如果南京的合作伙伴尚未做好这种投资准备,我们不排除寻求、创造南京以外其他合作伙伴的替代方案。
合作伙伴的关系成为了马尔基翁内先生最重视的问题。他表示,“我们期待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早日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