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普瑞斯”奇迹会在这家全球第2大充电电池公司里诞生吗?
2007年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比亚迪的“混合动力”
中国版的“普瑞斯”奇迹会在这家全球第2大充电电池公司里诞生吗?
比亚迪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夏治冰最近正忙于筹备比亚迪F3销量突破10万辆的庆祝活动,这款上市不到2年的自主品牌轿车在今年前4个月已经有3次月均销量突破1万辆。但夏治冰却一直没有机会当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王传福并没有去享受生活。和很多顶级富豪不同,王传福到现在都还不会打高尔夫球,他甚至没有什么个人爱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见过他参加任何休闲娱乐活动。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也没有花多少时间在比亚迪的传统优势业务——充电电池和手机零部件上,尽管这项生意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100%的年增长率。
如果你真的想找到王传福,那么最好去比亚迪电池动力车的研发中心那里试试运气。这位电池专家现在把80%的精力都放到了电池动力车的研发方面,通过恶补汽车专业知识,他现在已经能够很专业地与比亚迪的汽车总工程师讨论技术问题了。
王传福在西安收购秦川汽车后,生平第一次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1998年进至今,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去游玩休闲。”夏治冰回忆道。
比亚迪在今年3月公布的2006年度财报显示,去年销售收入达32.3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利润11.28亿元;其中汽车业务一改连续三年亏损局面,成功实现盈利1.16亿元。
这样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做一家小规模的低价汽车的制造商?王传福志不在此。成为充电电池行业领导者的过程让王传福和比亚迪建立了极强的自信,并不甘于在汽车行业默默重复其它汽车厂商都在做的事情。王希望成为领导者。但他深知,国际著名的汽车厂商研究汽油、柴油发动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比亚迪要想在现有的发动机平台上超过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在新的动力平台上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王传福的“核武器”就是比亚迪电池动力车。目前,比亚迪已经完成了从概念到实际产品的转化过程。但以目前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一辆比亚迪电池动力车的售价将会达到30-40万元,大大超出了中国大众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比亚迪电池动力车高成本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电路、传动系统和电池。如何降低这些关键部件的成本是下一阶段比亚迪主攻的方向。夏治冰告诉《环球企业家》,比亚迪将会在3年后,推出售价在10至15万元的电池动力车。
“IT业务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有两条腿在跑,(汽车)这条腿受点伤没有关系,可以慢慢去做。”夏治冰说。事实上,IT业务对比亚迪汽车的帮助远不止财力、人力、物力这么简单。正是得益于IT业务方面多年与国际大型公司合作所积累的制造经验,比亚迪建立了规范、高效的生产体系。
在初期与摩托罗拉、诺基亚合作时,对方都会派一名技术人员驻厂考察比亚迪。在三年的考察期里,对方派驻的工程师会一直考察比亚迪的工作方法、生产线是如何布置的、怎样培训工人等,甚至包括工人的宿舍环境以及他们的状态是否开心。只有这一切得到认可后,才会开始下小批量的订单与比亚迪合作。
一个令比亚迪深受教育的例子是,在同一生产车间里的两条生产线,经过考察诺基亚要求只在A生产线生产。但当A生产线进行维护检修的时候,比亚迪就搬到B生产线继续生产,结果对方全部退货。因为诺基亚认为,尽管是同一批工人在做,但工作台面不同就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有了这样严酷的“学徒”训练经验,就可以理解王传福在接收秦川汽车的时候,为什么只带了财务经理、品质经理和采购经理3个人去。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中同样使用了六西格玛系统。怎样保证极低的不良产品率呢?比亚迪一开始也像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那样,从供应商环节开始控制,防止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开始就受到了“污染”。比亚迪会向各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派出驻厂工程师,一如当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对其所做的事情一样。从IT制造中所获得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低成本能力,“这种积淀就是我们未来在汽车产业成功的法宝。”夏治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