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忘掉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环保技术吧,眼下中国汽车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叫做SUV
咆哮的引擎
最富攻击性的选手非丰田莫属,在车展现场,这家风头正劲的日本公司发布了三款全新SUV车型:新一代陆地巡洋舰、FJ巡洋舰和雷克萨斯LX570——哦不,应当是新一代兰德酷路泽和FJ酷路泽。依照丰田在中国“保守”的命名原则,旗下车型都要逐渐全部使用英文音译名称。不过,为“CRUISER”选择“酷路泽”三个字,显然是丰田精心甄选,试图一举破解中国SUV市场的密码:在当下中国SUV或许更像一种符号,而非单纯的消费品。
面对丰田的企图心,日产不甘示弱。名为逍客的运动款新车型在广州首发。逍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SUV,按日产的定义,它是一款结合了轿车和SUV特点的CrossOver车型。显然,日产认为,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式SUV消费欲望,这些细微的专业划分完全可以忽略不记。
尽管公司们的差异化策略和举动透露出它们对市场的不同判断,但在一点上它们肯定会达成共识:极端一点来说,他们将广州车展视为中国SUV竞技场,在日产和丰田的对手名录中,本田畅销SUV的新款手动档、通用旗下雪佛莱品牌首款SUV科帕奇等赫然在列。而在这份名单外,长城、奇瑞等中国汽车厂商之间的鏖战也在轮番上演。
很简单,竞技者的野心来自如下这类数据:根据汽车咨询公司亚洲汽车资源分析,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SUV销量超过25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增加约8.6万辆,其销售增幅高达52%,是今年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今年前三季度的总销量中,SUV以6.6%的市场份额迫近微型轿车的6.8%。
考虑到日益高企的油价和渐成气候的全球环保时尚,SUV在中国的逆流而上,多少体现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琢磨的一面。但事实上,这正是考验各个玩家洞察力和决断力的时刻,在这个“古怪”的现象背后,隐藏着这个新兴市场消费倾向的悄然流变。
原始动力
富有戏剧性的是,尽管跨国公司在广州车展上跃跃欲试,但迄今为止,在这股SUV浪潮中主要受益的却是中国汽车厂商。截至今年9月,最畅销SUV车型中有两款来自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的哈佛和奇瑞的瑞虎,而东风本田凭借着新款CRV名列第三。这三款车的销量几乎占到前三季度SUV总销量的一半。
但从整体来看,和当初的轿车市场不同,中国SUV市场在起步阶段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样态:售价10万人民币左右的国产SUV事实上抢占了经济型轿车市场;而四川一汽丰田生产的普拉多则以45万元以上价格诱惑中高端消费群体。在今年1月降价4万元之后,这款车一度到达供不应求的程度,在今年前三季度,普拉多销量同比增长60%以上。
事实上,随着今年中国汽车900万辆的预期规模,并将迅速成为千万辆级别市场,人们对SUV的多元化消费暗示出消费习惯的悄然转变。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汽车市场,众所周知的一大特点是绝大部分用户是首次购车。基于此,各家汽车制造商费尽心思来决定推出何种车型和制定营销策略。而现在,在大量首次购车用户继续出现的同时,更换新车或同时购买第二辆车的用户规模正在形成——SUV市场的迅速增长正得益于此。
“虽然不能认为逍客的目标客户群就是购买第二辆车的用户,但我认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有驾驶轿车的经验,希望购买一辆驾驶体验不同的新车。”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告诉《环球企业家》。
按照既有经验,SUV或运动款汽车多是西方家庭非首辆汽车的选择,因此,他们的消费更为理性。而在中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则需要汽车制造商对SUV市场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来打造差异化的生产及营销方式。兰德酷路泽将于今年年底在一汽丰田的长春工厂下线,而FJ酷路泽和顶级豪华SUV雷克萨斯LX570则以进口方式投放中国市场。它们有备而来,力图撬动不同的消费需求。
重蹈覆辙?
但客观来讲,目前的大环境对SUV市场并不利。随着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迫近100美元/桶,今年11月,中国油价提价至少0.4元/升。另一方面,尽管随着一些省市已开始征收2008年养路费,意味着燃油税政策可能短期内无法出台,但中国政府仍有可能在未来1、2年内启动燃油税政策。外界预计,油价会随之提升30%以上。对平均耗油量普遍高于轿车的SUV来说,将会让一些用户望而却步。
这不禁令人担忧,中国SUV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不过是过眼烟云,它或许很快会重蹈美国的覆辙。1990年代,SUV为美国汽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年来一飞冲天的油价及相关环保政策的严格,越来越多的美国用户开始抛弃油耗惊人的SUV和皮卡。因此,90%利润来自于SUV和皮卡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如今已举步维艰。
但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与当初的美国并无多少可比性。1990年代采用卡车底盘、马力强劲的大型SUV一度十分流行,但当婴儿潮一代长大成人后,外型时髦炫酷、内部豪华舒适的车型使宝马、奔驰和丰田等海外品牌大行其道。并不拥有卡车底盘的丰田和本田开始聪明地打造出外观强壮但却以轿车底盘为基础的新型SUV。
但美国厂商仍像把头埋入沙子的鸵鸟,一味推广那些庞然大物,根本无视日本厂商能够提供更加节油和质量更好的产品。因此,美国厂商真正的败笔在于产品策略的误判,而并非SUV的自身衰落。即便在今天的美国市场,SUV依旧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况且,当下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绝大多数SUV车型,其排量和油耗远远低于美国市场那些大块头。同时新一代的SUV更加注重燃油经济性能,并不会为用户带来过于沉重的燃油成本。另外,由于中国油价和国际市场并不接轨,即便油价仍在升高,但和国际水平相比,仍处低位。尤其对那些意欲购买第二辆汽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对燃油成本的考虑不会像首次购车者那样严重,他们大多拥有更强大的购买能力。
但汽车厂商们仍然小心翼翼,谨慎地进入这个动荡和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丰田的确希望能够在中国生产其SUV新品汉兰达。但这家日本公司对外公开表示,这款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的SUV能否国产完全取决于它的在华销量。今年7月,丰田尝试着以进口方式在中国销售汉兰达。
鉴于SUV在美国市场的独特命运,为了确保能够得到中国用户的喜爱,日产和通用都把自己在欧洲市场而不是北美市场获得成功的SUV车型引入中国。长期以来,舆论一直认为中、美汽车市场更具相似性,但从产品角度来看,大众汽车始于1980年代的对中国消费者的“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后者对欧化汽车设计的偏好。在大多数用户的印象中,美国汽车代表着高油耗和不注重细节。就连美国制造商福特汽车也注意到了中国用户的这个特点,目前,福特在中国制造的所有车型都是来自于福特欧洲的产品。
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能耗和碳排放量巨大的市场,SUV的走俏多少显得有点讽刺。丰田的绿色明星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的全球销量已超过100万辆,但在中国生产的普锐斯去年仅售出1600辆,今年截至7月获得1000辆销量,而凯美瑞仅7月单月销量便高达1.3万辆。无疑,高昂的价格和缺乏政策支持让清洁能源轿车在中国市场陷入尴尬。鉴于普锐斯的低迷产销量,丰田不得不作出现实的策略转变,开始考虑在生产普锐斯的长春丰越工厂内投入生产兰德酷路泽。
当然,对丰田来说,更富战略性的做法是将清洁能源的趋势和SUV的现实热潮巧妙结合。今年伊始,丰田开始把包括SUV车型在内的雷克萨斯品牌混合动力车引入中国市场。截止到目前为止,雷克萨斯的豪华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的总销量达到900多辆,已接近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锐斯的销量。“所以应该说混合动力这个理念是在逐渐地深入中国。”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矶贝匡志告诉《环球企业家》。但不可否认,面对方兴未艾的SUV市场,丰田的选择意味着一场更富心机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