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的销售疲软或已延伸到一度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

汽车“寒流”

来源:《华尔街日报》网站  |  作者:《华尔街日报》Andrew Batson  |  阅读:

近期中国市场汽车销售的疲软状态或许预示出,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乃至普通消费者未来都将迎来一段更为严峻的时期。
 
对于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以及日本的丰田汽车(Toyota Motor)和本田汽车(Honda Motor)来说,中国市场的颓势来得实在不是时候,因为为了保持增长、抵消本土销售不振的负面影响,这些公司都加大了在华生产投入。
 
今年全球汽车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因为愈显黯淡的经济前景令各地消费者都在大宗消费面前选择了按兵不动。今年上半年美国的汽车销量较07年同期下滑了10.1%,在欧洲和日本市场,汽车销量的降幅分别为2%和0.9%。
 
而相比之下,中国同期汽车销量增长了18.5%,达到520万辆。其中轿车销量增长略逊于整体增幅,为17.1%。其中4、5月份汽车销量增长缓慢,到了6月份时增速则降至略高于15%的水平。
 
汽车销售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而且中国当前的销售情况也并没有像从前那样急速下降。但是,随着油价走高以及中国整体经济的放缓,预计汽车市场的降温之势将越发明显。周三,中国政府表示将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
 
联合证券(United Securities)分析师姚宏光表示,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告结束,而且将一去不复返。
 
他预计中国今年的汽车销量增幅为15%左右,中期增速将降至12%-13%,远不及06、07年时24%和22%;而且这将给那些断言汽车行业将延续红火势态的各路商家带来麻烦。
 
考虑到中国的市场规模,销售增长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似乎也无可避免的。2003年时,中国的汽车销量为430万辆,到了2007年时就达到了880万辆,在这四年时间中销量实现了翻番。此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中国近期的汽车消费动向一直受到了外界的密切关注,并被视为中国消费支出放缓的一个信号。虽然中国的出口行业正在经历着阵痛,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仍超过了10%,其中消费支出的推动功不可没。食品价格的猛涨可能会使得低收入家庭缩减在其他方面的开支。而股市和房市的双双走软也有可能给收入较高的家庭带来冲击。2008年至今,中国的基准股指已累计下跌了46%。
 
中国的消费支出前景不甚明朗。即便考虑到通胀率上升的因素,今年截至目前,中国的零售额仍增长了14%-15%,增幅高于去年的12%-13%。然而,政府对消费者信心以及家庭支出所做调查却显示出了下行趋势。
[---分页标志符---]
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驻北京的分析师李春波表示,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是造成近期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消费者预计油价将进一步上涨,这也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中国政府在6月份时上调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由于考虑到中国市场成品油的价格仍不及国际油价,消费者普遍预计政府日后还会再次提高价格。
 
即便中国的汽车销售增长没有出现明显放缓,那些认定销量将出现更快增长的汽车制造商最终也可能要面对产能过剩的苦果。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驻香港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中国的汽车销量仍在以两位数增长,这无疑是非常强劲的,但产能增长甚至比需求还要迅猛,这正是令我感到担心的地方;我认为这些汽车厂家在过去几年太过乐观,产能增加过度。
 
投资者似乎对这一点也颇为认同,他们抛售了中国几家大型汽车企业的股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并分别和通用汽车以及大众汽车建有合资企业的上海汽车(SAIC Motor Co.)今年的股价已重挫了68%。和本田汽车在广州设有一家合资工厂、并拥有一半股份的骏威汽车(Denway Motors.)今年股价累计下滑了42%。宝马汽车(BMW)在华合作伙伴华晨中国汽车(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Holdings.)的股价下跌了47%。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眼下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在为成本不断上升而挠头,产能过剩的问题则可能给车价带来更多下行压力。东方证券(Orient Securities)估算,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所必需的轮胎和玻璃价格分别上涨了5%及10%,而塑料和钢材的价格更是上涨了40%以上。
 
此外,中国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变化已让汽车制造企业疲于应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主要致力于生产人民币80,000元(约合12,000美元)以下低档汽车的本土厂家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 Co.)销量增幅仅为0.7%。分析师指出,低端市场在油价上涨面前最为敏感。
 
行业分析师指出,今年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似乎略有下降,不过,丰田、本田等日本品牌却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仍有很多分析师对去年11月才在港上市的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Sinotruk (Hong Kong) Ltd.)青睐有加。这家公司隶属于国有企业中国重汽集团(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Co.),今年截至目前,该股已经累计下跌了37%。
 
令部分经纪行对这只股票感到乐观的原因之一就是该公司服务于商用市场,并不依赖于消费需求。
 
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亚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Frank Li指出,中国的重型汽车需求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度相关。
 
他指出,由于中国政府不断开建新的公共项目,投资增长应能保持于高位,与出口或消费支出相比,重型汽车的需求可能更加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