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热门的超低价汽车被迫驶出快车道

低不成,高不就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于欣烈  |  阅读:

最不和谐的声音往往源自内部,对此,印度塔塔汽车Nano深有体会。

今年以来,因2500美元超低售价而成为超级明星的Nano风头无两,这位杜绝任何享乐的极简主义者给低迷的汽车业带来了最时髦的主张:低些,再低些,像超低价电脑之于IT业或超低腰牛仔裤之于时尚界一样,开启一个新时代。

然而,最早在9月实现量产的Nano却听到刺耳的反对声:高些,再高些,这是构成Nano的每一个零部件的合唱。尽管特立独行,但人们怀疑,Nano终不能抵御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涨的糟糕行情。而关于Nano会否涨价的争论不仅事关这款明星产品的命运,且意味着全球汽车业低价汽车的风潮从此遇阻。

事实上,正是Nano刺激了同行们的超低价思维。低价车战略的鼓吹者日产-雷诺CEO卡洛斯·戈恩因此加快步伐,在摩洛哥建立了非洲规模最大的工厂来生产超低成本车Logan,并加大在印度的投资以制造Nano的竞争者。同时,丰田、通用等跨国汽车巨头发誓要推出自己的超低价汽车。

在此前的一次专访中,戈恩对本刊说:“很多发展中市场正在不断壮大,这些地区的人越来越富裕,他们希望选择的第一款车就是低价车。”然而,随着原油、钢铁等原材料的价格飞涨,原本利润空间狭小的低价车生意很可能难以为继。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的中国,这种变化十分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6月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9%,而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涨幅均在10%以上。汽车制造所需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8.7%,甚至,其中普通大、中、小型钢材价格涨幅均在30%50%之间。

这些变化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 ,超低价车的价格标签被悄然更换。比亚迪即将下线的微型车F0,那辆中国版Nano,最初的外界估价不到3万元人民币,但比亚迪宣布的预售价格却是4.58-5.58万元。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国的低端车生存非常困难。对它们来说,成本控制是特别难的。”独立分析师贾新光说。不仅如此,各国政府的汽车排放和安全标准日趋严格,进一步压缩了低价车的生存空间。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罗瑞立表示:“我们不会去生产2500美元的车,因为那样会有安全等等问题。”

“所有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 ,如果我们还在做以前的低价车,不能承载我们的利润目标。”吉利汽车副总裁尹大庆说。没有谁比这家曾着重倚仗低价策略的汽车制造商更真切地体会到冷酷的行业变迁。目前,吉利售价最贵的轿车远景在今年前6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长达到221%,相形之下,售价只有3万多元的豪情,已完全停止销售。

吉利决定,以更大、更环保、技术含量更高的汽车代替超低价汽车。现在,汽车制造商们放弃了对Nano所蕴涵的时髦概念的迷恋,尽管世界永远不可能失去低价车,但它再无魅力指引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