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海外高端品牌?恐非明智之举
一切皆不可能
福特将路虎和捷豹出售给印度塔塔汽车的交易,至少对汽车业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西方豪华品牌已全然摒弃血统观念,随时静候新兴市场那些初露锋芒的买家;其二,在交易达成之前,被出售的品牌必须历经谣言四起的舆论磨难。
眼下,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品牌正因此在劫难逃。7月初,通用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针对悍马的战略评审已经启动,内容包括全面更新该品牌的产品系列,以及将其股权部分或全部出售。此后,超出预期的巨亏155亿美元的第二季财报火力充足,这个尚未确定的战略彻底演变为悍马待价而沽的传闻。
传闻听来如此确凿,有报道称,通用汽车与来自中国、印度及俄罗斯的投资者进行了秘密接触,其中包括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长丰、奇瑞、东风及上海汽车集团。对此,8月下旬,通用高层不得不展开一连串辟谣行为,悍马品牌总经理Martin Walsh向经销商们解释说,公司的确接收到很多潜在买家的购买意向,但通用从未寻求过收购提议,也未进行任何谈判。
其实,以上传闻不过是体现了一个善意的揣测。长丰收购悍马、或近期传出的奇瑞收购沃尔沃,不是刚好可以展现中国汽车制造商希图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雄心与实力。随着塔塔将路虎和捷豹收入囊中,人们不禁会产生本能疑问:既然这些曾声名显赫的高端品牌已不复往日尊严,为何中国汽车公司要将如此机会拱手相让,却一味将资金和精力纠缠于罗孚这样的没落品牌。
但事实上,一个更切实的问题是,中国汽车厂商是否真有能力收购高端品牌。以长丰为例,和悍马达15亿英镑的估值相比,市值60亿元左右的长丰收购悍马的行为如同蛇吞大象。今年上半年,尽管长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5%,但这一数字也仅为9316.84万元。况且,长丰正面临被广汽收购的传言,根本不具备收购西方高端品牌的实力。
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会忽略从低价车起步的塔塔汽车之所以能够收购捷豹和路虎,是因为在过去数年内,它做出的包括收购Corus钢铁公司的大手笔及现有的集团规模,已令塔塔熟知收购后的市场风险,这种抗风险能力令中国汽车制造商无法企及。
从长丰的案例可以窥视其它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处境。从根本上说,中国汽车厂商很可能正面临新一轮产业下滑,因此,它们目前的首要工作是自我调整,并非继续延伸海外触角。
希望在国内上市的奇瑞明确表示自己对悍马品牌毫无意向,而除了资金储备、经营能力等因素外,上海汽车集团的说法则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上汽看来,收购悍马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端品牌和原有的发展战略并不相符。上南合作以来,这家风头最劲的本土汽车制造商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真实意图:整合并发展现有品牌,实现规模最大化,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量产车公司。在这个愿景所主导的框架下,悍马更像一个欠缺实用价值的“收藏品”。
另一方面,随着高石油价格时代的到来,高耗油、大排量的高端车型渐成边缘角色。悍马今年6月在美国只售出2032辆,比去年同期下降60%。不难想见,以低耗油量为主的中国市场,悍马的价值难以释放。简言之,由本土公司收购海外豪华品牌,这类似一个美好的祝愿,但与中国汽车业的现状无关。在给跨国汽车制造商当了10多年的学徒之后,后者仍需在海外品牌收购上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