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愁云惨淡的投资银行业,一贯低调的麦格理却凭借独特的盈利模式成功上位
勇敢者的游戏
即便是在同行眼中,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银行都像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典型的欧美投资银行不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家银行甚少出现在新股承销、并购等资本市场的最前线。然而就在其它金融机构因市场低迷而收入锐减的时候,一贯被视为二线投行的麦格理却跃上前台。
2月23日,紧锁了四个多月的中国企业赴港上市之门终于被再次敲开,瑞金矿业作为本年度第一家在联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成功募集资金约10.31亿港元—其背后的推手正是麦格理银行。而在去年,其同花旗、中信证券联手完成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项目亦为当年并不多见的大单之一。
“我们现在正在协助很多中国公司跨境并购,包括黄金、煤或者铁等等业务。”麦格理资本亚洲区主
“在中国市场,麦格理的表现正越来越积极。”一位同行表示。尽管其2008年的年报仍未正式出炉,但在西方金融机构普遍亏损的背景下,麦格理仍然是为数不多的盈利者。
潜行
与高盛、美林等老牌华尔街金融机构早早抢滩中国企业海外IPO市场不同,麦格理进入中国的第一步始于天津的房地产。1995年,麦格理看到了天津市在改善居民住宅水平方面的需求,购买了一批住宅型房地产,并赶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迅速出手。这一交易大获成功,为麦格理淘到了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桶金。
随后,麦格理开始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频频出手:2005年7月,38亿元收购大连万达旗下9家购物中心28%的股权,随后又斥资超过4亿元收购上海城市酒店。事实上,这正是麦格理最擅长的领域—投资基础建设和公用事业,然后从中获得稳定收益。
在与万达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便是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管理万达旗下的购物中心。万达负责拓展房地产业务,这块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麦格理负责招徕高质量的商户进驻购物中心,并获得稳定的渠道和收入。“麦格理方面的业务比大连万达的要安全得多。”
这也是麦格理最为独特的盈利模式:买入基础设施资产,然后再将其卖给本银行经营的基金。在此过程中,它除了可以收取并购顾问费外,还可以获得基金经营收费。过去几年中,随着欧美基础设施资产私有化进程加快,麦格理也在全球各地频频出手:从公路到机场,从水务企业到巴士公司,麦格理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
即便是在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饱受次贷资产拖累的时候,麦格理也仍然属于受影响最小的投资银行集团—截止到2007财年,麦格理银行的净利润实现了连续十四年的增长,当年的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5%。
不过在亚洲,麦格理进入资本市场却是在2004年之后,当时麦格理购买了荷兰ING金融服务公司在亚洲的股票经纪业务,并借此获得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通行证。“那次收购是麦格理在亚洲业务发展的重要一步。”
最佳IPO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麦格理甚至可以被视作是金融危机的获益者—在2008年之前,这家投行虽然在中国资本市场有所斩获,却难以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大项目。在两年前中国企业火热的上市大潮中,麦格理所承销的几宗IPO项目金额均不超过500万美元。然而,当华尔街投行的光芒因金融危机而褪去后,麦格理却成了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尽管市场行情并不乐观,但在中铁建、中国南车等大项目中,都可以见到麦格理的身影。“在中铁建上市的项目中能够突显麦格理的实力。”
作为一家庞大的企业,中铁建集团的规模和结构相当复杂,其拥有大约500个下属单位和联营公司,地点遍布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上市前的重组程序十分繁琐。为了让投资者看到其价值,麦格理需要为整个集团估值、审计其确切资产,然后重新加以包装。为了在几个月之内完成超负荷的资产审计工作,麦格理不得不集合了1000多名审计师和法律事务工作者,把他们派往中铁建旗下的500个实体公司,对过去三年的账目进行逐一审计。
此外,中铁建的产权问题也成为其上市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在中国境内,中铁建拥有近900块土地,几乎在中国各个省份都与卖家签署了土地购买协议。但由于历史原因,中铁建与中国铁道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明确中铁建对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就需要获得当地政府以及铁道部的紧密配合,并最终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而这也耗费了几家承销商的大量精力。
就在承销商们埋首于案头工作时,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初,中铁建正式启动IPO筹备之时,中国股市正全线飘红,然而从下半年开始,股市大幅度缩水,市场状况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下滑,而在奥运会之前,一家建筑公司的上市对投资者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吸引力。事实上,为了抓住此轮行情,麦格理、花旗和中信证券等三家承销商不得不在一年内完成以往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这一切都换来了出人意料的回报。“我们的额度在开始招股1个小时之内就已经全部用完了。实在没想到有这么火爆。”申银万国联席董事郑家华事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颇为感慨—如今,这种热闹场景已经很难再现。在香港的公开发行中,中铁建定价于招股价上限,收到超过80万份申请,仅次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申请数量。锁定认购资金约5400亿港元,超过2007年阿里巴巴创下的约4500亿港元的纪录,创造了股票申购冻结资金的新高,获得约290倍的超额认购倍数。至今,在同类公司中,中铁建的上市规模仍然保持着最高纪录,而几乎与中铁建在同一时间启动IPO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却仍然未能上市。
尽管在新年便抢下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第一单,不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