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亚行发布的报告称亚洲资本市场趋于稳定,但复苏尚需时日

亚洲资本市场报告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刘建辉  |  阅读:

亚行开发银行(亚行)421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随着全球危机的减退及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新兴亚洲资本市场正在开始趋于稳定,该地区活力相对较强的经济体应当帮助恢复资本市场。

这份名为《亚洲资本市场监测》(Asia Capital Markets Monitor)的亚行年度出版物中指出,鉴于当前这场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该地区股权、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恢复之路仍很漫长。该报告主要评估了亚洲地区市场的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亚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主任李钟和(Jong-Wha Lee)表示,“新兴亚洲金融市场在去年遭受的打击超出了预想的程度。但在全球各大经济体处于收缩的情形下,许多新兴亚洲国家仍在今年保持了增长。鉴于这种情况,亚洲金融市场的表现应当好于其它大部分地区。”

该研究报告还指出,在2008年下半年大量资本撤离之后,2009年第一季度该地区的净股权外流明显放缓,这表明外国投资者对该地区的未来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悲观。预计该地区的私人资本净流入值仍将保持正值,当然这会远远低于2007年的金额。2007年私人资本流入净值创下了新高。

李钟和称,“近来亚洲市场的动荡反映了全球市场和经济体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也突显了各国政府及金融部门应继续改善监管及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截止331日,新兴亚洲国家股价比上年下降近42%,尤以印度、印度尼西亚及泰国市场的下降最为严重。同期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挫了近16%

同时,由于高风险规避及大规模去杠杆化,大多数新兴亚洲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急剧下跌。虽然本币债券保持原价,但与该地区以美元计值的美国国债的利差却在急剧拉大,这反映了外部融资条件的困难局面。

最近数月,新兴亚洲地区股权市场的表现已经超过了成熟市场,其低估值开始吸引买家。虽然按照历史标准衡量,离岸融资成本仍处于高位,但处在下降趋势中。在本地债券市场上,随着政府寻求资金来实施财政刺激方案,债券发行量将会扩大,这可能会限制本币债券的收益。

报告还指出,虽然大部分亚洲货币有望在今年有所恢复,但在持续的去杠杆化情况下,以及因为出口疲软减少了该地区的美元收益,近期仍有进一步贬值的可能。

该报告涵盖了新兴亚洲地区的11个经济体,分别是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及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