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银行业的信贷亏损料将进一步攀升,然而它们的业务基础将较以往更加稳固
美银行业反璞归真
平平无奇的银行业务能否摇身一变,给投资者一份令他们眼前一亮的业绩吗?观乎银行业第二季度的业绩,短期而言答案是否定的。美国银行业的信贷亏损预料将进一步攀升;部分贷款类别,如商业房地产恶化势头,预料将延续至今年下半年。不过,当信贷危机逐渐消散,银行业或许会发现业务基础较以往更稳固。
RBC Capital Markets 预期,随着问题资产减少,美国银行业未来二年的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可望上升50至75基点。净息差是银行业盈利表现的重要指标;受信贷危机打击,业界净息差由1992年的4.4%跌至去年年底的3.4%。若美国银行业的复苏步伐一如 RBC估计,业界未来二年录得的额外收入可望高达750亿美元。
银行盈利表现改善,一方面受惠于宏观经济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周期稳定措施发挥作用。面对联储局将短期利率调低至零水平,孳息曲线变得陡峭,有助银行透过借短钱放长贷提升盈利。除了有利的客观环境,银行亦可从行业结构转变中得益。
银行业结构转变带来两大正面影响。首先,在经济蓬勃时,资本市场和非金融界别提供大量廉宜债务,某程度上把银行挤出贷款市场之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未偿还贷款近半来自银行;然而,有关比例目前却跌至五分之一。第二,随着更多陷入困境的同业倒闭,维持下去的银行可望受惠。
结构转变过程相当缓慢,政府支持「僵尸银行」之举更会拖慢转营进程,对银行业有害无益。若银行业净息差一如所料攀升,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例将会增加,打破业界倚重收费维持盈利的局面。沉闷的银行业务将再次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