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乡已有时日,但惯于从富裕阶层那里赚钱的金融机构们仍然没找到广大中国农村市场的商机
种瓜得豆
随着银监会7月29日公布的一纸新规划,最近两年来一直被各家商业银行看好的村镇银行业务正骤然降温。
在这份名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年-2011 年总体工作安排》中,监管部门明确表示未来的三年内将在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以及数百家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尽管看上去这似乎为此前一贯在此领域内缓慢扩张的商业银行大开绿灯,但在多家商业银行内部,开设村镇银行却成为了让人又爱又恨的“热山芋”。
早在今年三月,银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各银行就开办村镇银行问题进行意见征询时,中国建设银行曾大胆承诺将建立一百家村镇银行,如今虽然仍表示目标没有变化,但建行的态度却明显较年初迟疑不少。最早在中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外资银行汇丰在接到消息后也变得异常谨慎,其有关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暂时需要一段时间专门解读银监会的新政策。”到目前为止,汇丰银行是在内地开设村镇银行最多的一家外资银行。
“这些村镇银行的指标肯定要分配下放到各家银行。”渣打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表示,除了鼓励多设村镇银行外,监管部门的另外一层要求是均衡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商业银行在东部发达地区设一家村镇银行的同时,必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也设立一家,而这正是让商业银行头疼的主要原因。
仅仅在几年前,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还在忙于从广袤的农村地区撤走—由于盈利状况不佳,多数银行在上市前都关闭了其在农村的营业网点。然而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从2006年起开始重新尝试在农村拓展业务,其中不乏汇丰、渣打等对内地市场更具企图心的外资银行。在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中,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国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大多数已经实现盈利。
然而漂亮的业绩仅仅是硬币的一面。与之前不同,在最近一轮的金融机构“下乡”行动中,多数银行都选择了经济富裕地区,这就为村镇银行的盈利提供了基本保障。以最早开设村镇银行的汇丰为例,其村镇银行分别选址于湖北随州、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以及广东恩平,这五处均为全国经济“百强县”。渣打银行所在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不仅农牧业发达,而且边贸业务繁荣,2008年其财政收入达到11亿人民币。而建行积极开设的村镇银行所在地,均是湖南、温州等民间资本密集、民间金融发达的地区。
此次新规出台无异于是一次洗牌行动,强制打破了目前蜂拥在富裕农村设立村镇银行的一边倒格局。一位银监会人士表示,新规规定今后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报批上,将主要考虑分布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其中中西部19 个省设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占计划数的65.9%,而贫困县的指标则超过了三分之一。
对于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这也意味着真正的难题:怎样在真正艰难的市场中获得利润。而对于新增贷款连续数月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外资银行来说,这无疑于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