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过分担忧大宗商品价格的急骤变化。除了投机分子,新兴国家的崛起是更大的推力。
暴涨暴跌的逻辑
毫无疑问,现在的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迹象,而在此次恢复中,中国在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回暖速度大大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比发达国家更强烈,这是引起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虽然这的确是个存在投机的市场,但其中的投机者们并没有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两年中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使得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速度比过去更快。经济危机之前的世界,刚刚经历了现代史上可能最为壮观的增长繁荣期,大宗商品的供应商们发现,即便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但他们要跟上需求却愈加困难。
大宗商品的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通常情况下,经济恢复的时候,大宗商品价格便会上升,而在衰退时,其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在此次危机中,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并没有过去数次危机中的那样剧烈。
不过,大宗商品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从长期保证其价格的稳定性。供求关系的调整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尤其是能源和金属,比如石油就需要5至10年的时间来开发和建设新的油田,人们可能会在几年内改变其购买的车型,但绝不会在一天内发生。同样,其它大宗商品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调整供求,市场中的价格会随之做出反应。
原则上,需求的反应理应更加迅速,但由于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补贴繁多、市场扭曲变形,需求的反应如今变得非常迟钝。因此对于任何机构来说,想让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稳定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更具实际意义的是建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让人们能够保护自己,对冲风险。
目前,全球在多数大宗商品上依然有足够的产能。在1970年代,大宗商品很好地对抗了通货膨胀。如今的情况下,对于大型的代表政府的投资者来说,在资产组合中持有一些黄金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复苏,但我预计在未来的十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将会放缓,经济危机前的高速发展不会重现。与之前的增长节奏相比,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发展速度也会下降,并不是因为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在高速增长多年以后的正常的必然放缓。
对二战以来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和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持续5至6年。对美国金融过度膨胀、信贷过度宽松的矫正,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当务之急,是要警惕经济危机演变为一场新的债务危机。(本刊记者李硕采访整理)
(作者系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前IMF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