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免经济危机变成人道危机的最佳途径:让贫穷者的财富比富有者增长得更快。
更平衡的全球经济
过去的两年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发达国家的下滑并不会对其生活产生直接威胁,而根据我们的预测,发展中国家今年的贫困人口会增加5300万人。
此外,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收入减少所导致的问题不一定是当年受损,比如营养不良导致健康受损的现象在当年不会体现出来,但会使其在将来经济恢复增长时的生产力出现下降。因此,一定要避免经济危机变成人道危机。
从根本上说,解决全球经济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的速度比富人更快。目前,世界银行在自己努力的同时,也呼吁其它援助、发展机构一起为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危机,以及可能对贫困人口造成的长期影响而努力。
这个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也就是将总量做大,并在其中加大穷人的份额——穷人的财富增长比富人快。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便宜和充裕,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富人为了追求发展,必然会去发展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资本积累也会很快,资本的回报就会逐渐下降,劳动也会相对短缺,劳动力的回报就会快速上升。当穷人有比较优势的资产在不断增值,富人有比较优势的资产在不断贬值时,收入差距就会缩小。
如果全球都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就会比发达国家快。几个发展比较好的东亚经济体的增长可以达到8%至10%,发达国家只有2%至3%,这样差距就会缩小。
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瓶颈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在短期内可以创造就业,长期则可以增加其发展的潜力;二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教育,以及对贫困人口的直接帮助等;三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要渠道,而且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最深。
当然,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分化的概念。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此次金融危机的特性,是从金融本身转化为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要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国家的条件不同。新兴经济体一般外汇储备比较多,中国的国家财政状况又非常好,这就给政府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创造了条件。
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的瓶颈也多,产业升级的空间也很大。但是很多国家受到政治状况不好和外汇储备短缺的限制,使得它们很难使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这就像发展经济学所讲的“双缺口”:又缺资金,又缺外汇。外来的援助要同时解决资金和外汇,也要帮助他们选择好项目。现在经济疲软,正好是解决瓶颈的最好时机,因为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发达国家很难找到这样的项目,通常他们是按照老的凯恩斯主义的想法,去做积极财政政策的项目,但是这么做不增加生产率。可在发展中国家如果选择得当,那些经济发展的瓶颈,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电力、港口、环保等项目的投资效果都会很好。
这种双缺口的情况,世行可以援助,但肯定不够。产能过剩是全球性的,过去发生经济危机,资产市场泡沫破裂、产能过剩都是区域性的、单个国家的,那种情况下可以靠货币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来消化过剩产能,因此通常会有V字形的复苏。但是这次的危机是全球性的,需要更有创意的思路。(本刊记者刘建辉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