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研究机构在近期发布预期人民币将升值的报告,而高盛认为人民币汇率将在一年内保持稳定

高盛:人民币汇率12个月不变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高盛中国经济学家 乔虹 宋宇  |  阅读:

许多投资者注意到央行于周三(111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谈到了以下内容:“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们并不认为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机制将发生变化,并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83元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预测。

1. 报告措辞并未暗示汇率政策的调整

央行一直在强调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且之前也提到希望在汇率形成过程中能更多地结合市场走势。其“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措辞与其在阐述第三季度汇率政策的说法是一致的。

2. 高层决策者似乎尚未决定要调整人民币汇率

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央行在利率水平或波动区间方面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我们认为最终的决策方是国务院,而他们目前仍然认为出口过于疲软而尚不能调整汇率。即便高层决策者的看法发生改变,我们认为这也不会率先出现在央行报告中。退一步说,即使要做出调整,在进行实际行动之前决策层不大可能发布预警,因为这可能会给投机者以可趁之机。

3. 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讯息仍不明朗,表明近期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其它部委一直在支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商务部长陈德铭在 11 1 日表示“人民币的汇率要保持基本的稳定,让我们的出口企业以及国内的制造商对于未来有一个可以预期的形势的判断。”(见“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商务部长”,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9-11/01/content_12369630.htm)。在我们看来,在与各部委协调意见达成共识之前,政府不太可能在近期内调整汇率政策。

以下内容摘自我们于 2009 10 29 日发表的报告“中国点评:政策继续保持暗中调控,2010 年二季度调控力度有望加大”。

为什么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会在近期进行调整

我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仍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升。在我们看来,由于出口增长依然疲软,国际收支失衡也未扩大,决策层不太可能选择在此时升值货币。尽管近期出现一些环比复苏迹象,但相比其它扩张周期,中国的出口增长仍然相当疲软。此外,我们仍然认为,在外需和内需二者中,内需的势头将相对强劲,这意味着贸易失衡将不会非常严重,经常项目顺差将保持较低水平。因此,与 2005 2007 年时的情况不同(当时不断扩大的经常项目余额在很多方面造成了严重的问题),我们认为决策层不会把调整人民币汇率当作一项紧迫的任务。

美元进一步贬值、国内通胀和热钱加速流入都不太可能成为即期汇率在短期内发生变化的推动因素:

1. 首先,我们认为货币当局不会通过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来以维护名义实际汇率的长期稳定。其次,尽管近期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欧洲业已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进一步升温,但此次汇率波动只是使人民币相对于欧元的价值回到了 2008 6 月的水平。由于去年秋季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并没有贬值,因此即使是在近期美元大幅贬值后,中国可能仍然维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作为其货币锚。

2. 在通胀压力上升时,中国的决策层仍然倾向于采取以国内为主的调控政策。需要在收紧国内投资和出口之间做出选择时,中国政府通常认为前者更容易掌控,因而会维持出口增长从而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虽然这种增长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过于依赖外部需求),但决策者在担心产能过剩时仍倾向于做出这样的选择。

3. 此外,如果人民币汇率再一次开始缓慢升值,未来升值预期进一步提高,可能会吸引更多热钱盯上人民币并流入中国,从而导致央行更加难以控制国内的流动性。但是,当人民币汇率面临来自美国及欧洲的外部压力逐渐升级(来自欧洲的压力可能更大)、外部需求(出口)的未来走势更加强劲时,我们认为人民币可能将面临进一步的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