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清算协议》将令香港的人民币业务进入新里程,加快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的进程

《清算协议》:搭建人民币业务平台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 综合报道  |  阅读:

7月19日,人民银行与香港人民币清算行中银香港签订新的《清算协议》,扫清了人民币账户资金跨行转账的障碍,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内地以外地区的使用,推进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的发展进程,标志着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市场预期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理财及金融产品将会百花齐放,令香港的人民币业务进入新里程,加快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的进程。
 
人民币业务新突破
 
香港2004年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离岸人民币业务已在香港银行体系运作6年。尤其是去年国家推出人民币跨境业务以来,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更是有了迅速发展。目前,香港正成为一个备受各方关注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基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19日在协议签署仪式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达到706亿元,较去年下半年的36亿元增长数十倍。其中香港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占到了全国的75%,显示这一业务在香港取得很好成绩。
 
根据19日修订的“清算协议”,企业及其他非个人客户将能够在香港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而且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也将可以通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在这两大限制上放宽,将有助于香港开发不同种类的人民币相关产品,如保险、基金及股票等,从而增加香港人民币投资渠道以及人民币存款量,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内地以外地区的使用,同时推进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的发展进程。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渣打银行(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洪丕正持有同样看好的态度。他认为,本次修订可以使香港开展人民币业务更有弹性和灵活性。其中,企业获准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的规定,将增加香港人民币存款数量,有利于促使香港推出包括债券、结构性存款及保险产品等在内的人民币产品。
 
积极响应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各大银行已准备就绪,立即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或理财产品,中银旗下中银人寿由今日起率先推出3款以人民币计价的保单;汇丰则推出人民币外汇挂勾存款;渣打亦会推出人民币挂勾结构性存款产品,其产品利息将以人民币支付;交银则连推3只人民币相关产品或服务;中信银行国际则以1.8厘的全城最高息抢人民币定存,为推贸易融资等业务储备弹药。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昨出席签署仪式时表示,随着《清算协议》的修订,香港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各类服务,不再存有限制,而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亦可透过银行自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他又预期,更多不同形式的人民币金融中介活动陆续出台,将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平台推上一个新台阶。

修订后的《清算协议》,个人客户每人每日兑换2万元人民币的限制仍然维持不变,陈德霖表示,这是人民币仍未完全自由兑换的一个限制表现;而企业客户则打破限制,准许在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户,兑换金额则不设上限。他强调,企业客户兑换人民币是“不设上限”,但并不等于“无限制”,银行必须考虑企业客户的业务、资源和财力,以及自身的存款量作出适应配置。

人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扩展至境内20个省市以及境外全球,今年上半年有关的结算金额已达70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下半年的36亿元增长逾十倍,其中香港地区占比高达75%(即近530亿元人民币),显示这一业务在香港取得很好成绩。她续称,随着修订《清算协议》,香港人民币业务将会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

恒生的经济专题指出,虽然香港相对于内地的整体贸易而言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不过按照近月的趋势估计,料至今年底时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累计金额可能高达113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