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不平衡本身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整体的贸易平衡。在欧洲,70%的贸易量是在欧洲区内实现的。因此,欧盟和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对欧洲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全球对华贸赤不如想象般大

来源:智库网  |  作者:智库网  |  阅读:

数字不说谎,但代表的不一定是真理。统计资料展示的全球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譬如,资料显示,欧盟的贸易逆差从2000年的50亿欧元激增到2008年的297亿欧元。对此,总部设在日内瓦、拥有153个会员国的世贸组织(WTO)总干事长帕斯卡尔 ∙ 拉米 (Pascal Lamy)说:“贸易不平衡本身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整体的贸易平衡。在欧洲,70%的贸易量是在欧洲区内实现的。因此,欧盟和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对欧洲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世贸组织(WTO)总干事长帕斯卡尔 ∙ 拉米)
拉米在出席欧洲商业峰会(European Business Summit)时回应INSEAD Knowledge智库网的提问时作上述表示。欧洲商业峰会于7月初在布鲁塞尔召开,时值比利时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前夕。峰会由比利时企业联盟赞助,INSEAD是峰会的知识伙伴。

拉米说:“此外,传统贸易统计资料夸大了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因为传统的计量方法一般以有关产品的出口总值来计算贸易额,而不是以出口国所获得的附加值来计算。以iPod为例:美国的苹果公司在中国工厂组装了一台价格为150美元的iPod,按照现有的统计方法,中国每出口一台,其出口额就增加了150美元。但事实上,iPod的产品设计、硬盘驱动器和芯片的生产和销售都在中国境外完成,只有最末阶段的组装在中国大陆完成,中国工厂在当中获得的附加值仅每台4美元。”

目前,中国在国内外需求下正大幅加大改革步伐,力求提高政策透明度和产品生产标准。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大使孙振宇在谈到世贸组织谈判,也就是“多哈回合”时说道:“多哈回合始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还在不断的学习中。不过,中国正致力更积极地参与整个谈判过程。中国自从加入世贸后,国际贸易总额从5000亿美元上升到2.4万亿美元,几乎翻了五倍。”
 
尽管拉米前面指出不能光看表面数字,但中国贸易额巨幅增长的确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其它国家的贸易赤字,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处于有点像“暴发户”的境况:富裕但不够世故,以致穷于应对其它世贸会员国要求其承担世界大国重责的呼声。在谈到多哈回合的贸易协商时,孙振宇说:“我们应该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而不是在某个领域刻意提高门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门坎。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也是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所在。”

(孙振宇)
孙振宇说,中国在几年前就认识到市场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吸取过去的教训,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滑向崩溃的边缘,因此,我们开始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同时,我们也鼓励中国公司走出去。”

他称,中国在“扩大进口方面表现不错。例如,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即在2001年之前)到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上升了330%。”他说,中国将通过多哈回合谈判,进一步全面削减20%进口关税,其中非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将削减30%。同时,中国政府鼓励扩张内部消费的政策也有利于为“美国和欧盟创造市场机遇。”他指出,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在2010年头五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

虽然中国堪称是世界经济的未来增长引擎,但毋庸置疑的是,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其所占市场份额对国际政策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其中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关系当属首位。
奥巴马政府今年早些时候任命的美国驻欧盟大使威廉 ∙ 肯纳德(William Kennard)说:“无论从什么角度衡量,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伙伴关系堪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我们代表的是大约50%的全球生产总值。在美国有10%的美国人为欧洲公司效劳;反过来,在欧洲也是一样。”
与贸易伙伴关系并重的是政治纲领。肯纳德说:“美国政府在一系列的全球课题上都有赖于与欧洲的合作。欧洲是我们的主要合作伙伴。通常,世界上一有大事发生,美国和欧洲的反应是世人的焦点。”

这并不是说美国和欧盟的关系一帆风顺。“由于世界舞台上新力量的崛起--特别是东亚集团和金砖四国的崛起--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比以前复杂。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更好地协调......我们必须认识到10年来世界的改变,美国和欧洲如何在进入第三方市场时达致合作共赢,而不是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这更符合双方利益。”

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风风雨雨走过了60年还是举步维艰,多年来多边贸易谈判迎来的只是关税的大幅下降。拉米称,关税以外,全球贸易自由化还存在诸多难题。“关税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限。现在的主要挑战来自许多国家复杂的海关程序,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增无减,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通常这些非关税贸易壁垒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不过也可以被利用作为保护主义手段。此外,技术标准的不断涌现也对发展中国带来挑战,这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亦步亦趋。“世贸组织159个成员国中,有117个是发展中国家。世贸组织定期对其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并在2005年提出“贸易援助”(Aid-for-Trade)计划,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必要的基础技术检验设施,应对其贸易伙伴的技术贸易壁垒。”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穷于应对技术领先的贸易伙伴的各种要求之际,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还在于农业补贴问题。如今,大豆已取代硅谷,成为最严重的国际贸易摩擦点;发展中国家声称是最大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要求富裕国家大幅降低扭曲贸易的农业补贴。” 拉米说,在目前的多哈回合中,“发展中国家要求欧盟削减多达85%的农产品出口补贴,要求美国削减73%的补贴。”
另一个阻碍发达国家进行多边自由贸易的壁垒是融资。世界投资会议首席执行官Jean-Bernard Guerree指出:“德国风险投资基金不一定能投资法国的项目。”世界投资会议每年六月在法国拉博勒举行,旨在为欧洲引进投资。 Guerree是一位原活跃在硅谷高科技界20年的老将,他对于欧洲金融领域中人才和技能缺乏流通性颇有微词。他指出:“欧洲各国应该团结合作,共同应对能源、气候变化和替代能源等全球共同课题。中国最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备受瞩目。不过,就提高效率及创新力以进军新的市场,欧洲和美国公司仍然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