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院8月19日公布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台湾经济21前来的新高,台湾经济真的有这么好?

今周刊:台湾GDP大增长的下一个课题

来源:《今周刊》  |  作者:今周刊  |  阅读:

如果大家不健忘,应该都还记得马英九总统竞选政见中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六三三」,这第一个「六」原本是经济成长率,第二个三是失业率,第三个三是人均所得到三万美元。不过马总统运气不太好,他一上任就遇到超级金融大海啸,台湾的GDP(国内生产毛额)在08年第一季交出6.88%的好成绩,第二季也达5.38%,之後,海啸袭来,台湾GDP连续五季出现负成长,马总统心目中的第一个「六」,不是经济成长率,而是失业率。
 
去年台湾失业率一度冲高到6.14%,与预期的3%刚好倍增,但是在两岸关系改善、遗赠税降到10%、营所税降到17%,加上陆客来台、两岸直航等所谓马政府移除「五座大山」效应下,台湾经济成长率终于超越了「六」。
 
行政院主计处在8月19日下午公布今年全年经济成长率达8.24%,不但超越了马总统「六」的障碍,也写下21年新高纪录,这是行政院主计处从09年8月首度公布2010年经济成长预测数字以来的第四度调升,09年8月预测的目标值是3.92%,去年11月的预测目标值是4.39%,今年2月的预测是5.72%,五月的预测是6.14%,这回作出的预测是8.24%,调升幅度之大,历年所罕见,同时也超过众多经济机构预测值,尤其是IMF(国际货币基金)最乐观的7.5%。
 
看到这张这麽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国人无不吓了一大跳,也有人怀疑说,台湾的经济真的有这麽好?
 
台湾经济高成长的主要推手
 
如果拿这张漂亮成绩单来跟全世界比,台湾可说是好得没话说,因为经过一场金融大海啸,全球经济仍然阴晴未定,上半年有如此亮丽成绩,得力于去年基期太低。其中,今年第二季GDP成长原本只估7.66%,这回调升到12.53%,仅仅今年第二季的GDP成长值调升,就可以让今年全年经济成长率上修到7.41%。
 
今年5月20日,主计处预估的四个季度经济成长率分别是13.27%,7.66%,4.4%及0.69%,如今修正为13.71%,12.53%,6.9%及1.37%,第二季及第三季目标值上修才是全年成长大幅提升的关键,原因是前一季度基期相对较低,第一季的13.71%正好对上去年首季的负9.06%,因此,成长力道特别大;而第二季的12.53%对上去年第二季的负6.85%,都是基期太低所致;而第三季的6.9%,也是由于去年低基期的负0.98%。去年连续三季GDP负成长是造就今年前三季高成长最主要的关键,而去年第四季GDP成长达9.06%,这个高成长到了今年第四季,GDP成长剩1.37%,就变成了低成长,因此,低基期是造就高成长的主要推手。
 
不过各国经济在金融海啸後的波动都很大,台湾因为低基期而出现高成长,但是比起世界各国,台湾的好表现仍值得称道,这可从几个角度看:
 
一是从成长绝对值来看。台湾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成长率平均值是13.12%,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恐怕只输给新加坡的18.8%,及土耳其的14%,在今年上半年的GDP成长值,台湾排名在很前面。
 
二十年来GDP成长首度超过中国
 
新加坡的巨幅成长来自赌场效应,过去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很长时间都是亚洲四小龙之末,但这回急起直追,只输给新加坡,超越了香港今年首季的8%及第二季的6.5%,也超越了南韩首季的8.1%及第二季的7.2%,一向是四小龙之末的台湾,这回跑到第二,一定是做对了某些事。
 
第二是中国的经济成长一向耀眼,过去二十年来,台湾的GDP成长单季从未超越过中国,但今年首季与次季,台湾都超越中国,例如首季的13.71%对上中国首季的11.9%,次季的12.53%对上中国的10.3%,台湾上半年成长率13.12%,也超过中国的11.1%,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事。
 
第三,即使比较亚太区的经济高成长国家,台湾也毫不逊色。例如泰国上半年GDP成长是12%,印尼首季5.69%、次季是6.17%,马来西亚上半年GDP成长是10.1%,菲律宾则是7.3%,台湾也显着追上东协各国的经济成长。
 
看到这麽亮眼的经济成长数字,可能很多民众感受不到,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荷包增加有限,不过这回的GDP数字背後,是台湾经济发展与转型很重要的转捩点,值得深入探究。
 
根据主计处的说法,今年全球半导体大厂改变经营策略,关闭了所属的一些半导体生产线,扩大委外代工,许多订单移转台湾;另外,新兴国家所得提高,对平价电子产品产生需求升高,对台湾出口带来助力。主计处估今年台湾全年出口成长会达33.2%,今年上半年出口值达131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长49.21%,进口1198.8亿美元,成长64.7%,出超一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2.9%,今年五月出口值达255.38亿美元,已回复到海啸前08年8月252.1亿美元的水准,显示台湾出口产业已加速复原。
 
台湾过去的经济成长完全是靠出口一条腿,这回出现了如经建会主委刘忆如所说的出口加投资的双引擎,在主计处未调升经济成长目标值之前,刘忆如就五月预测值7.66%,已看出有6.07%来自内需,只有1.59%来自外需(出口)。
 
台湾几个高成长年度,如1994年的7.59%,95年的6.38%,或是2004年的6.19%,成长几乎完全来自出口,以海啸前最高成长的07年为例,该年度GDP成长5.98%,内需只贡献约1.5%,外需贡献将近4.5%,今年8.24%的大幅成长中,内需的贡献超过6%,外需贡献度则小于2%,内需强过外需,这是台湾经济从没有过的大改变。
 
根据主计处的统计,今年民间消费成长2.78%,创了五年来新高,民间投资也回复到海啸前达台币两兆元的水准,年增率达24.6%,已创了六年来新高纪录,最近经济部也公布七月零售批发及餐饮业营业额达台币1.181兆元,年成长9.08%,这是1999年编制以来最高纪录。经济部分析外贸活络、民间消费逐步回升,加上陆客来台带动的消费,让整体商业活动更加热络。
 
今年经济成长的内需比重上升,新增的变数是陆客来台观光,从08年7月18日开放陆客来台旅游以来,两岸开始出现双向交流,陆客来台人数迅速成长,到目前陆客平均每天来台3,340人,今年陆客来台可能超过120万人次,未来若开放自由行,每年有达300万人次的可能性,两岸因人流改变,就给台湾带来新契机,最显着的是两岸交流烧热了航空业。
[---分页标志符---]
两岸开放交流的致命吸引力
 
08年油价高涨,一度令华航大赔363亿元,长荣航空也大亏173.9亿元,但今年上半年,长荣航空率先发布获利,上半年税後纯益达52.19亿元,EPS达1.76元;华航上半年纯益也有62.72亿元,EPS也有1.37元,这是两岸交流最具体的效益。
 
今年因为两岸交流频繁,陆客来台带来消费,内需结构中的民间消费成长第一季达3.06%,第二季达4.41%,第三季可达3.21%,这与06年的1.49%、07年的2.08%相较,都是很显着的成长。而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达五57亿美元,面板与半导体业带来的民间投资成长,第一季达41.3%,第二季也达37.48%,这比起06年的3.31%,07年的136%都可看出成长的力道。
 
尽管国内政局仍吵吵闹闹、纷扰不安,但马政府当政两年多来,税制的改革,遗赠税及营所税是两把很重要的利器。遗赠税降到10%,是加速台商回流的主要条件,让台商的钱不必逃窜海外。而营所税降到17%,台湾已优于南韩的22%,与新加坡、香港差异已不大,这是台湾竞争力的展现。
 
未来两岸在ECFA(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效应中,台湾若能展现更大的信心,加大开放力道,台湾还有很大发挥的空间。例如,最近台湾与新加坡酝酿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这是很好的起步,台湾若与新加坡交流,台湾的资本市场活力,将对新加坡市场带来「致命吸引力」,当年很多陆资为了赶上新加坡增设「龙筹股」,至少有170家中国大陆企业到新加坡上市。最近扬子江船业集团决定来台TDR(台湾存托凭证),就是看中台湾资本市场活络的交易量、好的散户结构及高的本益比,未来扬子江船业很可能带动一股新潮流,让更多在新加坡上市的大陆企业来台TDR。还有两岸不开放的时候,很多台商选择赴新加坡上市,去年欧圣回台TDR,立刻引起投资人的重视,今年超级咖啡等重量级台资企业也都跃跃欲试,寻求回台第一或第二上市的途径。三年前,旺旺从新加坡下市,到香港挂牌,再从香港回台TDR,旺旺创造了成功的条件,台湾的资本市场未来在两岸四地(中、港、台、星)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改变过去完全扶植出口产业的心态
 
还有九月以後,立法院通过的ECFA正式生效,两岸交流真正展开,过去两年,我们看到陆客来台,增加消费力,最近台北一O一大楼四楼及五楼,国际重量级精品店都在扩大门市,增加销售据点,台湾逐渐成为国际精品店的重要据点,今年连日本重量级的服饰品牌UNIQLO(优尼库)也要在台北开出一家国际级的门市店,台湾的消费力正在逐步提升中。
 
另一方面是台商回流浪潮,除了带动消费外,台商回台置产是台北市豪宅价格大涨最大推手,这次由刘忆如发起的大招商活动,虽然有人评为大拜拜,但却是台湾跨出重要一步的具体展现。过去台商充分体验来自中国大陆各级领导招商的实力,假如大家接受这个洗礼,台湾各级官员大家可同心协力,卖力来招商,未来带动起来的投资浪潮会更惊人。再下一步则是陆资来台投资。过去二十年,台湾的人、钱,不断往中国大陆去寻找投资新机会,如今,大陆的企业即将可以来台投资,现阶段我们对陆资仍有很多限制与障碍,假如台湾有足够信心,应把这些障碍移除。
 
剩下来的事是,台湾要赶快整修门面,不论是松山机场或者是桃园机场,这是陆客进出台湾的门面,但是这两座机场年久失修,千疮百孔,论软硬体,简直比中国二线城市还不如,面对机场的困顿,马政府千万不可再把问题推给前朝政府,而是放手打造新机场,不管用任何手段。
 
还有台湾的内需崛起,我们的央行也得逐渐改变过去完全扶植出口产业的心态,让台币汇率区间加大一些,让国民的荷包真正有饱足的感觉,央行多花一些力气帮助内需,内需得到提振後,迎接的下一个新浪潮应该是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