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资本研究:经济学家常健对此次中国意料之外加息的撰文解读

巴克莱资本:加息欲减小资产泡沫风险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作者:常健(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  |  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将一年期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达到2.50%(存款)和5.56%(贷款)的水平,这一举措出乎市场以及我们的预料。这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对于其他项目来说,此次加息并非存贷对称,长期存款利率增幅(2年,3年及5年存款利率的的增长分别为0.46个百分点,0.52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要高于长期贷款利率增幅(两年期以上贷款增幅为0.2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在不断呈现实际负利率和增长的资本流入压力的前提下,此次预期外的行动反映出政府要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决心,以及使用市场为基础的工具来锁定通胀预期和控制上升的通胀风险(特别是资产泡沫风险)的抉择。长期存款利率相对于长期贷款利率的较大调整缩小了银行利润,反映出政府对于当前家庭存款从银行转向国内资产市场(尽管有房地产的紧缩措施,仍流向股票或房地产市场)的倾向的担忧,因为这将(进一步)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
 
今天的加息可能是一个曾经常见的加息周期启动的信号,尽管如此,由于政府很可能先要需要关注对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特别是对房地产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再考虑下次行动,我们认为现在预估下次加息的时间表还为时尚早。我们相信,稳定的房地产价格是政府政策的首要目标。在前几次加息周期中,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次加息后曾经按兵不动(如2004年),曾经在3个月或7个月之后再次加息(如2006年),也曾经连续加息(如2007年,几乎在一个月之内两次加息)。我们认为,再次加息的决定将依赖于数据,基于我们对国内增长前景的信心,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和CPI)以及外部环境将成为政策参考的关键指标。
 
尽管我们的观点认为就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的问题国内已经达成共识(参考巴克莱资本研究:《中国展望:人民币在强劲增长和通胀中加速升值》,全球经济周报,10月15日),我们不认为今天的加息必然显示出政府允许以比原计划更快的步伐进行人民币升值。正在扩大的利息差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提的前提下。然而,正如从历史上资本流入压力增长的经验上显示的一样,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政策框架仍旧允许政府寻求一个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我们仍旧相信中国人民银行和外管局将会采取更严格的资本管控以控制“热钱”流入,并相信人民币兑美元会回到双向变化的状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