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寄望新兴市场资产价格下跌的人注定要失望了。

又见热钱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刘冬  |  阅读:

是经济的真正复苏?还是一场即将开始的货币战争?在大量追逐高回报资金的推动下,新兴市场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香港,恒生指数从10月初开始持续上涨,在第二周更是创出了两年中的新高;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在9月底的大规模股票增发引来了各种新的海外投资者;而在南非、安哥拉等非洲国家,也同样出现了来自欧美的大量投资者。
 
 
不仅如此,包括黄金、原油、铜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在9月底刚刚创下1300美元/盎司的价格之后,国际金价在10月初旋即攀升到1364.5美元/盎司的新高点。
 
 
自金融危机以来,始终暗流涌动的热钱从未曾像现在这般疯狂。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小幅向上修正了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经常项目盈余数据,并正式警告,下半年将继续出现不稳定的热钱流入。之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向新兴市场国家提示了风险,认为新兴经济体应考虑采取行动,遏制热钱流入、防止货币升值及形成资产泡沫。而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四国集团G24轮值主席南非财政部长戈登更是在近日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政策导致资金大量流入部分新兴经济体,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面临升值压力。
 
尽管从理论上看,以投机为目的的热线涌入并不总是坏事—当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时候,投机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流动性。但是在如今这个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如此活跃的热钱却很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噩梦。
 
 
【资本暗涌】
 
 
搅动热钱更快流向新兴市场的最新引线来自于日本。10月5日,日本政府意外降息至零利率水准,随后,日本央行宣布将支出5万亿日元购买政府国债、企业借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交易所买卖基金以刺激国内增长。虽然这一行动对日本经济可能产生正面影响,但其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却为投机者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
 
 
事实上,早在日本采取行动前,这项肇始于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施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效仿—通过本国央行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票据等,把钱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即向市场大规模注资的行为,用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为了获得高额回报,这些资金转而被投向巴西、南非、印尼等新兴市场国家,目前,这些国家较高的利率和极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势头为逐利资本提供了最好的栖息之地。
 
 
糟糕的是,这种情形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对于经济状况普遍不够乐观的西方经济体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是应对高失业率和低迷产出的最合理政策之一。
 
 
近一年来,由于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关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正不断增强。九月份,美国最新的就业数据再次低于预期,一个月内失去9.5万个工作岗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美国经济将长期萎靡,也为美联储新一轮刺激计划扫清了最后的主要障碍。
 
 
近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亦表示,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协助降低了借贷成本”的同时也提振了经济,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可能进一步纾缓金融业境况。这一言论普遍被市场认为是清晰表达出美联储扩大资产购买规模的意图,并预计美联储最快会在11月出台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可能将达到1万亿美元。随着全球三大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全部进入贬值通道,更多以逐利为本性的热钱将不得不寻找新的宣泄渠道。
 
 
【忧虑重重】
 
 
“目前外汇政策倾向无疑已转向‘以邻为壑’,所有央行实际上都在倚重汇率工具。新兴市场政策制定者们担忧资本墙(wall of capital)冲击是可以理解的。”瑞银策略分析师Bhanu Baweja指出。
 
 
毫无疑问,本性逐利的热钱很可能将继续推高新兴市场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至少目前多数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都不具备驾驭这些热钱、使其为本国经济服务的消化能力;而一旦泡沫爆破,热钱急撤,必然重伤这些国家的经济。另一方面,境外资金的流入也会使本币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威胁其出口。
 
 
“诸多迹象显示亚洲国家将在未来数月中面临新一轮资本流入的压力。”渣打银行亚洲区总经济师关家明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今年三季度,总计有115亿外资流入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台湾、泰国的股票市场,这个数字是二季度的五倍多。而国泰君安发布的报告认为,四季度热钱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
 
 
然而面对这种状况,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却拿不出任何有效的狙击措施。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巴西。今年以来,随着巴西经济稳步恢复增长,进入巴西的美元资本持续增加,雷亚尔对美元汇率迅速回升到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期间巴西中央银行每日两次入市购买美元的举动也几无效果。无奈之下,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宣布将外国人在巴西投资固定收益所得税从2%提高到4%,但这一措施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
 
 
为了打消热钱的流入,中国则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反复强调人民币将双向波动,有跌有涨。但根据外汇管理局的有关数据,今年8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2430亿元,为年内次高。通常情况下,贸易顺差、外资使用以及海外热钱流入等因素是引起外汇占款大幅上升的主要推手,通过外汇占款的变化,往往可窥视出热钱流动的轨迹。而到了9月份,热钱流量和流速均高于8月。
 
 
长期来说,抑制热钱的最佳方法是让本币升值,但升值过快却可能对本国出口产生影响,而很多国家的经济结构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目前,新兴市场国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干预汇市、加大外汇买入力度,同时以行政手段加强资本流动管制、限制外资流入炒作等。
 
 
不过,在欧、美、日大开印钞机自贬币值的背景下,这些做法的收效并不明显。而关家明认为,除了加强资本流入管理,这些国家还应尝试把这些热钱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基础建设投资,亚洲经济体借本币升值机会去海外投资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而对于中国来说,首要任务仍然是让自己的货币政策坚决顶住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
Tags:  热钱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