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诱惑,使得华尔街大鳄争相追逐中国这块“香饽饽”。尽管他们也做出了努力和逢迎,但可能面对的依旧是块“难啃的骨头”。
华尔街看好中国“香饽饽”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曼(James Gorman)不想让机会悄悄溜走。
就算放弃休假也在所不惜。戈曼今年4月放下一切飞往北京。他希望亲自出马以确保该公司能在史上最大一次IPO发行中分得一杯羹。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上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这半小时的游说展示,他不远千里来到北京。”
在演习过程中,戈曼还与他的同事就中国银行家是否想听他讲述关于内陆农业的情况展开辩论。
戈曼不是唯一一个希望参与农行IPO发行的华尔街高管。摩根大通(JPM.N: 行情)CEO戴蒙(Jamie Dimon)以及德意志银行(DBKGn.DE: 行情)CEO约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也前往中国进行投标展示,而这三家银行最终都进入了协助农行在香港完成IPO发行上市的承销商名单。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他们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农行这棵摇钱树,全球的银行家们都能将他们可能在中国面临的风险暂时抛到脑後。他们一直以来竭力想攻克中国市场,但失败多于成功。
他们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可谓众人皆知。
高盛的经济学家认为,截至2030年,中国大陆市场的资本总额将从目前的5万亿美元增至41万亿美元。这将使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最大。预计美国市场总额同期将从14万亿美元增至34万亿美元。
但在中国,美国的金融巨头可能会遇到对手。在中国,政府关系和家族联系胜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的银行经验和名望。所以尽管他们作出了努力和逢迎,中国市场依然可能是华尔街企业一块“难啃的骨头”。
“你不能来到这里,把这里当成纽约,试图用纽约那一套来进行经营,”瑞银集团(UBS)中国区并购组负责人彭菲力(Philip Partnow)表示。
高盛(GS.N: 行情)、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投行都在中国设有投资机构,用外国资本敲开中国企业,经常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大门。中国的银行尚没有建立起他们的国际分销网络,这也给外国银行抢占中国市场份额敞开了大门。
但当中国的银行和日益壮大的本土证券公司能够独当一面时,那时会发生什麽呢?
部分外国银行家担心到时候会被边缘化,遭遇连年投资亏损,且宝贵的经验也被中国合伙人所掌握。
《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书的作者章家敦(Gordon Chang)表示:“这基本上是正在进行的一种大的技术转移,届时中国将关闭大门……这种事情已发生了多次。”
点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