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编译】PMI指数成为观测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外媒试图通过PMI洞悉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与解决方案。本站独家编译华尔街日报文章。

中国:PMI指数上升,经济向好,通胀压力仍存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华尔街日报/Aaron Back 编译/张妍  |  阅读:

周一,中国制造业的活动调整显示了经济的加速增长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这表明决策者可能还有时间来做额外的紧缩措施。
 
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与国家统计局在一份声明中发布数据,九月份,中国官方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3.8%上升到54.7%。
 
此外,10月汇丰银行的采购经理指数从52.9上升至54.8,这是自汇丰银行2004年开始发布这一数据以来,增幅最大的一个月。
 
采购经理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在扩张;如果指数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在收缩。
 
“我觉得整体经济明显过热。”高盛经济学家宋宇补充说,最近由人民银行增加的利率“对市场来说,是一个有用的信号,但这并不足够。”
 
美国美林银行经济学家陆挺(Lu Ting)表示,强劲的采购经理指数可以给决策者更多的空间让人民币升值,并会增加今年年底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这两项调整显示出强烈的价格压力。9月,物流与采购联合会PMI的投入价格从65.3上升到69.9。汇丰银行并没有打破其分类指数,但汇丰表示,自2008年7月以来,其输出和输入价格指数上已经升到其最高水平。

输入价格分类指数大幅上升表明,企业的成本压力正在形成。我们必须留意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宜过于乐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师张立群在声明中说。
 
上个月,为控制通胀,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基准贷款和存款利率。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3.6%,超出了政府为2010年制定的3%目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随着夏季天气对食品价格影响的消退,通胀情况会逐渐和缓,但是食品价格的持续升高已超出了许多分析家的预期。
 
高盛经济学家宋先生认为,市场已经低估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年夏天,恶劣的天气可能是通货膨胀的主要罪魁,“但是现在显然不一样了。“宋先生说。
 
虽然出口订单下降,但整体经济还在迅速发展,两个指数也显示出国内的需求正在加强。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9月的新出口订单从52.8微降到52.6,但产出、新订单和采购量指数均告上升。

汇丰银行认为,出口率的扩大“并不十分夸张,比新业务的整体增长速度慢。”受访者广泛评论说,“外部市场需求仍然疲软,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仍在继续。”
 
 
【延伸阅读】
PMI:英文全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中文翻译为采购经理指数。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已经建立。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 点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