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来自《经济学人》信息部,2011至2015,中国GDP年均增长8.2%

《经济学人》:未来五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2%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李晨蕾  |  阅读:

“我们同样预见,新的五年计划将推进既有政策朝向更科学的发展和更为社会包容性增长。”《经济学人》信息部高级编辑Duncan Innesker于《经济学人》-中国峰会的预告会上说。
 
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让各界再次关注中国包括经济、政策、环境等各方面走向。Duncan认为,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经济的内外失衡问题。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出口将会继续推高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以及对于中国以外就业机会的焦虑。因此,尽管对外失衡问题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直接影响,但贸易失衡或更明显的表现为掺杂政治因素的博弈,“而中国在远期依然是个所有人都想进入的市场”。
 
对此,结合过去两年经济危机中,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现状,《经济学人》信息部亚洲区编务总监Charles Goddard提示,政治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要的是,中国的领导班子要换届了。”在Charles看来,这些或将都会影响外资在华的发展情况。
 
Duncan还表示,中国同时会面临内部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表面上并未快速推进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实际上,根据《经济学人》的研究,中国近年来的私人消费增长达9%。“已经很快了。因此,是投资太快,而非消费太慢”,Duncan说,“但是面对占GDP50%以上的投资,政府也不会做出大的调整动作。”
 
尽管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升高,但消费欲望或并不受太大压抑。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Mitch Barns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增长。虽然最近一次调查中,中国消费者信心出现了首次下滑。但如果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于食品价格的担心会间接导致消费品价格下降。“而过去五个季度中,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长比一二线快一倍”,Mitch说。
 
因此,在《经济学人》看来,尽管存在诸多小概率风险,其尚未看到中国经济滑坡之风险。下一步,中国应正视“能否超越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门槛”的问题。因为此时的中国,“开放和改革都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每一步都会遇到既得利益受影响的问题”,《经济学人》中国区首席代表许思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