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的报告显示,后全球信贷危机时代中资金融机构更受欢迎

聚焦危机后的中资金融机构

来源:万博宣伟  |  作者:万博宣伟  |  阅读:

万事达卡日前发布了最新的透视报告《中国外资及本土金融机构认知变化》。报告显示,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认知度因2008年全球信贷危机的爆发而得到了提升。

报告分析指出,在更强劲的中国经济和更好的本地监管这一宏观背景下,总体而言,60%的受访者感觉本土品牌根本没有受到全球性信贷危机的影响,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相信本土品牌目前比危机前更出色。

报告显示,不同城市间的区别比较明显:广州在“全球信贷危机如何提升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品牌认知”方面表现出最积极的态度。41%的广州受访者认为危机后本土品牌变得更好,北京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为22%,上海为36%。极少数受访者(北京和广州各8%,上海5%)认为本土品牌因全球信贷危机而受到损害。

万事达卡20098月至9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对2,150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这份透视报告总结了调查的结果。访问采取随机面访的形式,受访者为1865岁、拥有固定工作及银行存款的居民。

除了品牌认知,受访者还被问及在全球信贷危机后他们对中国本土金融机构运营的认知是否发生了变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变化,不过29%的受访者现在更积极地看待本土金融机构,只有16%的受访者比以前更不喜欢本土金融机构。

受访者对本土金融机构持积极认知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觉目前在本土金融机构的资金储蓄和投资更为安全(56%的受访者持此观点)。另一重要观点是这些机构所管理的大规模的资产对其自身来说是一项积极的因素(47%的受访者持此观点)。第三大因素是41%的受访者感觉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受访者提及的第四大因素是银行业的监管体系(40%受访者提及此因素)。排列在此后的因素包括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更高的信息透明度。

16%不甚喜欢本土金融机构的少数受访者中,风险管理较差、缺乏信息透明度、监管体系不健全是被他们提及的主要原因。

在服务质量方面,40%的受访者认为外资机构的服务质量更好,34%的受访者认为本土机构服务更好。

在对外资金融机构品牌的认知方面,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4%)的受访者认为全球信贷危机对外资金融机构品牌没有任何影响。10%的受访者相信外资品牌比危机前更好。仅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外资金融机构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万事达卡亚太区首席经济顾问王月魂博士分析称:“受到全球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的本土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认知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转变。一个滞后的方面是他们的服务质量。很明显,本土金融机构寻求促进增长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竞争。因此对他们而言,提升服务品质将是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领域。”

他还补充道:“上海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相比北京和广州,该市的国内金融机构在服务质量方面改善更快。如果他们继续在这方面发力,将会在构建世界级金融机构方面取得极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