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历练出来的银联到底成色如何?国际支付巨头的大本营美国是最好的检测场
请用人民币
在上任两年以后,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或许有理由松一口气了:到今年十月为止,持有中国银联卡的消费者已经可在67个国家和地区刷卡消费,而根据全球支付产业研究刊物《尼尔森报告》的数据,银联卡在去年便以18亿张的发行量占亚太市场第一位,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已经超过万事达,成为仅次于Visa的第二名。其中,在台湾市场仅仅开通三个月,便累计交易七亿新台币。“公司的远期愿景是品牌国际化,网络全球化”,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11月初再次对外表示,银联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支付品牌。
不仅如此,今年4月27日,中国银联在北美的首家分支机构在纽约也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持有银联卡的消费者如今已经可以在全美90%以上的自动提款机提取现金。在内地消费者出国意愿日益高涨的环境下,对于始终试图在国际银行卡标准上拥有一席之地的银联来说,能够直接进军Visa最为成熟的市场无疑更具意义。
实际上,早在2005年,中国银联就通过与花旗金融集团合作的方式曲线打入美国市场,根据此协议,银联卡能够在花旗集团全球ATM网络上进行受理。同年,银联和美国发现金融服务公司(Discover)达成协议,Discover是摩根士丹利旗下一家美国知名的信用卡子公司,银联卡持卡人能利用Discover的Pulse网络刷卡和取现,该网络在美国拥有超过320万个商店POS终端和25万部ATM。
但由于中美旅游市场尚未彻底放开,这在当时对于银联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起点。直到2008年6月中国赴美旅游首发团成功启动,尤其当人民币兑美元进入“6时代”以后,中国银联也加紧了美国布局。
如今,沿着好莱坞的星光大道,走过中国大戏院左转就能看到醒目的DFS环球免税店招牌。走进DFS,来自中国的游客们很容易发现在各商户柜面上齐刷刷地摆放的银联红蓝绿三色标识塑料牌,这里俨然成了一片中国银联的自留地。而按照美国惯例,商户通常不张贴任何卡组织标识,所以就连全球信用卡巨头VISA的标识也极少看见。银联内部人士向《环球企业家》透露,通过和国内旅行社合作的方式,每天至少有十几个旅游团到此用银联借记卡购物。
根据银联提供的资料,在美国,目前已有约150万家商户可受理银联密码借记卡。其中大部分是Discover公司铺设的Pulse网络终端用户,这一网络终端是美国中档品牌的强力覆盖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银联卡可以避免繁琐的换汇购汇手续,旅行中避免携带大量现金,也无需购汇还款。同时,使用银联借记卡消费比信用卡还能减少汇率损失,无需支付1%至2%不等的货币转换费。
不过对于银联来说,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由于美国金融市场自由度高,金融体系庞大,和一两家金融机构合作并不能囊括整个市场,而银联在高端消费场所的网络尚不完善。据银联内部人士表示,目前银联已经和梅西、Bloomingdales、Nordstrom等几家美国大型百货公司合作,将不定期举办联合优惠活动,但品牌商户的单独合作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更为敏感的是国内发行量占九成以上的同时带有银联和Visa的双标识信用卡,在海外市场这种信用卡只能通过Visa的支付清算平台,银联在海外尚无力与之争夺;而银联单标识信用卡目前在国内发行量不大,所以银联能够在美国为自己首先开拓的市场更多是在借记卡领域。可以预料的是,银联在接下来要打的显然是场持久的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