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打开了中国的消费市场,但消费者为何仍捂紧钱包?
中国的经济重构:消费者能获益多少?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2008年11月迅速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现在,中国正在获得回报。在政府宣布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8.9%之后,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在博客上写道:“尽管在2009年年初,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看似很难达到,但如今,凭借刺激计划带来的超出预期的效果,这个目标已经是十拿九稳。”
但中国从此将走向何方,这仍不明确。诚然,分析师们一致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以2009年的8.5%为起点,明年将达到9.6%。这并非易事,尤其是当经济刺激方案开始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的时候,要继续保持增长就要困难的多。沃顿商学院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专家认为,关键在于,中国应当减少对出口和制造业的过度依赖,同时增加对私人消费的关注,来打破过去的经济扩张政策,并使经济结构得到平衡。
若干看点
但是,如果一切照旧的话,让中国的消费者花钱是一件说易行难的事。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报告指出,按美元计算,中国的消费者市场落后于美国、日本及欧洲大部分国家,其私人消费仅占比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略多。中国还是一个储户大国—2008年,中国平均每户家庭将其可支配收入的31.6%用于储蓄,这是美国家庭3.4%的储蓄率的近10倍。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有些慢—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指出。中国的消费者支出从2008年的1.6万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1.7万亿美元,预计在2010年将达到1.9万亿美元。
这确实有助于使长期以来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更为强劲。尼尔森公司的调查发现,2009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自2007年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在国内二线城市生活的消费者,近6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12个月的本地就业前景为“良好”或“极好”,比上一季度高出了14%。位于上海的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CMR)的另一项最新调查发现,80%的受访消费者预计经济将在未来三年内加速发展。
CMR的总经理雷小山(Shaun Rein)表示,即便是在中国农村的居民----尽管遭受2009年工厂关闭的重挫,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的蓬勃发展,农村在经济上也颇显落后—但是他们仍然感到信心十足。他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刺激计划使他们直接受益,包括对白色家电的优惠和补贴,例如洗碗机和空调,以及对小型汽车购置税的下调。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该项措施对汽车行业在去年头九个月较上一年大幅增长30%多有所贡献。
世界银行指出,强劲的国内需求带动了进口量,即便进口价格大幅下降,经常帐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10%降至2009年的5.5%,以及2010年的4%。此外,根据彭博社(Bloomberg)的报告,12月下旬,中国的制造业以20个月以来最快的速度扩张,该报告引述了国家统计局和物流采购联盟定期公布的指数。与此类似,2009年末,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发表的一份报告估计,自2008年1月以来,中国制造业的产量已经增加了30%以上,而日本、欧洲及美国则下降了10%以上。
对消费者信心增强表示欢迎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外国公司也从复苏的国内经济中大获裨益。从不起眼的电视机就能证明这一点。尽管农村经济刺激计划中鼓励购买传统显象管电视机的举措并未得到响应,但是国内外厂家的平板电视机(LCD)销售却是形势喜人。韩国三星电子在中国广泛开展业务,该公司在2009年三季度的销量增幅达到创记录的29%,公司高层将其部分原因归于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其竞争对手、平板电视机和设备供应商LG的销量也增长了15%。到2012年,国内LCD电视机市场将增至每年4000万台,超过了美国市场。“如果你无法赢得中国市场,你就无法赢得全球市场,”去年年底三星大中华区总裁朴根熙(Keun-Hee Park)在成都对记者说道。
从电视机到奢侈品,中国的年轻一代是消费市场中很诱人的一个群体,外国公司和中国公司都在继续重点瞄准这个目标。据中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中国有大约2000万左右的15-24岁的人口,占美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虽然老一辈将其60%的收入用于储蓄,但是,CMR对5,000名18-32岁的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在存钱。“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非常乐观,”雷小山说道。
这种乐观思想是有根据的。由于中国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据政府统计数字显示,今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4,000美元,2008年为3,000美元,而10年前仅为800美元。有分析人士表示,这只是一部分情况而已。理由是:统计学家只考虑已报告的收入—这个数字往往大大低于人们的实际收入,因为政府的统计数字不包括诸如公司的车贴和灰色收入等收益。
[---分页标志符---]
为什么要捂紧荷包
但是在2010年,有许多因素将会削减哪怕是出手阔绰的年轻人的消费。其中之一就是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应届生将经历特别艰难的时期:据政府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上个月,失业的大学生占到了16%。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马歇尔·迈尔(Marshall Meyer)认为,从社会角度来讲,政府最需要关注的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中国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计划在今年冬季征兵时招募130,000名大学毕业生。政府承诺,在服役两年之后,将为这些毕业生偿还学生贷款,并优先为他们分配政府部门的工作。
农村失业人群是政府关注的另一个群体。根据《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统计,正式登记的城镇失业率在4%上下浮动。但是,这个数字未包括农村流动人口。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2009年2月进行的调查发现,2008年,有2000万民工或15.3%的农民工因失业回到了他们的农村老家。迈尔教授指出,“政府愿意投入资金来创造并保留就业机会,因为这两个群体都会制造很多麻烦。毛泽东不就说过‘农村包围城市’吗?”
通货膨胀是对国内消费产生压力的另一个因素。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家庭从负通账中获益,因为这种负通胀提高了他们的购买力。世界银行预测,明年会再次转变成正通胀。
仅在三年前,政府就面临着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当时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恶性通货膨胀指的是通货膨胀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0%,货币大幅贬值,通常是由于货币过量供应引起。)据当时的政府统计数字显示,主要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动消费价格上涨了6.9%,其中猪肉同比上涨55%以上,食用油同比上涨35%以上。
如今,对于此种通货膨胀再现的关注相当大,以至于借《新世纪周刊》重出江湖的胡舒立主编将此主题定为本月创刊号的重点,质问通货膨胀是否远远高于消费价格指数所显示的数字。沃顿的迈尔教授警告说,“恶性通货膨胀将危及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这些人为教育、医疗和退休储蓄所储备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现金,有时存在银行里,有时搁在家里。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将使这些储蓄毫无所值。”
但是,其他观察人士并不认为这种威胁非常严重。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达到10%至20%的可能性为五分之一左右。“如果通货膨胀超出30%,我会感到非常意外,”他说道。
房地产泡沫?
使消费者感到不安的第三个因素可能是房地产行业。许多人认为,该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泡沫,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见“解构中国楼市:泡沫背后的思考?”)据国家统计局表示,2009年的前10个月,各类房地产的销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近80%。
在商业房地产方面,房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联行的报告指出,多数写字楼市场的租金和资本价值“现在更加接近其长期水平”,并最迟将在2010年年底出现拐点。例如,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上海研究部总监柯志谦(Michael Klibaner)指出,上海写字楼的租金自2008年下跌45%之后似乎已经触底。“当你向窗外望去,就会看到许多高楼拔地而起……但是许多空间早已被预订了”。在柯志谦看来,其中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区域性银行。比如,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地区性银行正在大举入驻上海。
在住宅方面,几年前,海外投资者消化了国内高端住房一半以上的销售量。但如今,买卖豪宅的则是国内的新贵阶层。降息和降低存款要求也是政府在去年推出的几项措施,意在刺激国内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行业的增长与信贷过度宽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前10个月,所有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总额增长了43%,达到4.4万亿元。房产按揭贷款竟增长了120%,超过6160亿元,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上升了50%,超过9110亿元。柯志谦指出,政府现在打算通过新的贷款限制以及执行与限制住宅业有关的规定来放缓增长速度。
医疗保健与公路建设
评论人士认为,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努力重组经济结构,但是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及控制能源消耗。
社会性事业也需要更多关注。他们指出,医疗保健、教育和养老金的高成本将会继续占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很大比例,直至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应对这些问题,比如去年推出的覆盖多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等计划。但是,在过去的12个月里,政府的重点多数在于通过新的基建项目来创造就业机会,籍以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刺激计划中提供给教育的部分不足4%,社会福利不足10%,而公共基础设施则占到了38%。
“政府已经打开了保险箱,但大多数钱都被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比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在昼夜运转,”迈尔说道。
另外,迈尔补充道,独生子女政策使中国迅速成为老龄化社会。他认为,要想不断前进,这个庞大的老龄化国家 – 中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到13亿总人口的10% - 必须在她的人民身上投入比基础设施更多的资金。遗憾的是,此等长期投资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会对国家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且从政治角度也很难协调。“由于存在既得利益阶层,与在美国推行医疗体制改革相比,在中国推行此等改革要难上一个数量级”。
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张忠(John Zhang)表示,中国必须从以出口带动型的经济转变为国内消费推动的经济,让农民和蓝领工人与国内其他阶层一起分享经济改革的成果。“为此,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将有望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所得税改革、社会保障投资、以及最为重要的工资增长方面出台许多新的倡议和政策,”张教授指出,“只有当大多数中国人的口袋里有钱的时候,以需求为主导的经济才能真正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