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一致预测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进入上调周期,并将与之配合打出紧缩措施“组合拳”
外资银行评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12 日宣布自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50 个基点。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是 15.5%和 13.5%。这是 2008 年 6 月份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准备金率。
各大外资银行都对此次调整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预测,比较一致的预测是,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进入上调周期,未来还将数次上调,并将与之配合打出紧缩措施“组合拳”。
高盛:难以直接约束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
高盛认为在金融状况过于宽松,实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急升的情况下,上调准备金率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举措。此举表明,政府对当前的通胀压力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可以相当灵活地调整政策立场来控制通胀。
高盛中国经济学研究团队在其报告中写道,因为超额准备金率可能处于 3%甚至更高的水平,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50个基点本身并不能直接约束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在 2006-2007 年,政府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通胀在 2008 年 2 月份之前持续攀升。这说明,虽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政策方向来说是积极的,类似 2006-2007 年的“小步快跑”式的调整未必足以抑制通胀。
高盛认为政府在未来数月还将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来抑制通胀,其中包括窗口指导,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可能上调基准存贷款利率。
摩根大通:紧缩信号早已发出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认为,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央行已经发出紧缩流动性的信号。12日早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以价格招标的方式发行了200亿人民币票据,期限1年,参考收益率上升了1.8434%,与上周相比上升8.29个基点,达到近20周以来最高点。同时,央行还开展了正回购操作,交易量增至2000亿人民币。1月7日,央行于19周来首次上调三个月期票据利率。市场将这些解读为决策者将按此前的承诺引导信贷,以避免产生资产价格泡沫。
上周,央行共出售三个月票据人民币600亿元,利率为1.3684%,高于12月29日的1.3280%。这也是自2009年10月23日以来货币市场最大的单周净回笼量,反映了政府不希望银行在今年的新借贷周期开始时过度放贷。自2010年第一个交易日以来,A股表现不尽如人意,反映了投资者对2010年新政策动向的担忧。
中国政府很可能于2010年上半年主要通过新政手段逐步收紧政策。然而,热钱流入及出口增长问题将对加息幅度形成制约,但我们预计新增银行贷款额将从2009年的9.5万亿放缓至7万亿,放缓幅度约30%,且政府会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管理货币供应量。另外,考虑到房价屡创新高,政府已取消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的若干刺激政策。
相对于一年前的市场情绪,投资者目前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摩根大通认为,若干利好因素将为中国股市第一季度的表现提供支持。新资金流入以及盈利上调应可为年初的市场提供支撑。然而,若中国的货币政策取态更趋中性,市场可能会于下半年面临更多挑战,推动中国股市于2009年上扬的动力可能将逐步消退。
摩根士丹利:早于预期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早于预期。摩根士丹利此前预期首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应该在今年二季度开始的时候。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由于一月份第一周6000亿的新增信贷超出预期,因此导致了政策的提前紧缩。王庆认为,此次调整与12月份出口超预期也有很大关系,这意味着出口形式好转、外贸顺差将增加、人民币升值引发热钱流入,因此流动性管理的紧迫性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今年还将数次上调。
王庆认为,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是最佳的管理流动性的工具,比公开市场操作要更有效,特别是在目前银行间利率上升的背景下。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应该密切关注流动性的净回笼,比如央票的情况,有可能抵消一部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摩根士丹利没有调整对于提高基准利率的预期,仍预测首次提高利率应该今年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