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今后10年中国的股市表现可能年均超出美国12个百分点
马骏:十年内中国GDP超美国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在北京表示,中国的名义GDP在10年之内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长期的增长潜力来自多个方面,是美国没法比的。
中国的名义GDP在4万多亿美元,马骏估计到2019年将达到20万亿美元。这里有三个假设:第一,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长可以保持在8%左右;第二,中国的通货膨胀可以保持在年均3%;第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年均4%的速度升值,这个升值趋势可能持续10年。把三个假设放在一起做一个复合增长率的话,中国的GDP按美元计价的名义增长率就会达到每年16%。
在GDP增长率方面,马骏说,如果看美国过去100年的历史,名义GDP增长速度和股市的表现是一致的。长期的名义GDP增长潜力是推动市场表现的因素。中国的名义GDP增长是16%的速度,美国估计是4%左右,中国和美国的差别是12%。也就是说,今后10年当中中国的股市表现可能年均超出美国12个百分点,这是全球投资的巨大吸引力。
人民币的升值潜力来自中国的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要比美国高5%,这意味着中国即使人民币每年升值4%的话,在国际上也不会失去竞争力。
至于基本的增长推动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增长源泉是城市化进程。从现在到2015年,估计有共9000万的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个会带来对城市消费的需求增长。两个可持续增长版块的例子,一个是地铁。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达到300万,一般来讲按照国际的经验就需要有地铁了。10年之后中国估计有100个城市会达到300万以上的人口。新加坡就有300万的人口,所以将有“100个新加坡”在中国境内要建造地铁。从现在到2015年中国地铁的总长度会达到现在的4倍。
另外一个例子是医疗支出。中国的医疗支出占到GDP的4.5%,是世界平均的一半。中国的医疗支出增长率肯定会要高于GDP的速度,这个背后不光是人均支出要赶上国际平均的这么一个数量的概念,还有很多结构性的因素,比如说政府会推动医疗体系改革;人口的老化会让人均的医疗支出上升;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后,医疗支出的弹性也会上升。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德银估计中国在2008年到2018年之间会保持(美元计价)23%的医疗支出的增长,而美国在同期是6%的增长。
还有一个例子,目前有将近50万的中国家庭投资性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在5年之内,根据专家的预测,这个数字会翻番,这个会带来很多高端消费的成长。
国际投资者也特别关注中国的增长如何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比如,中国在今后几年当中会持续购买国外的矿产资源,主要在石油、矿石和有色金属。马骏介绍,据德银保守的估计,今后6年当中,中国还需要花750亿美元购买海外的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