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风险是经济增长出现局部过热导致的通涨风险

汇丰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沈莹  |  阅读:

21日,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汇丰环球外汇交易策略主管潘达维,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上海发表“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演讲,分别对美元走势,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分析。

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

我今天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西方国家,经济前景不像发展中国家那么好。我们可以看到,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好,这是因为我们对于中国是非常乐观的。先生稍候会讲中国的情况。

我觉得中国的走势非常强劲,我们可以看到大宗商品的价格是非常高的。这说明很多新兴国家可以从中受益,可以从出口当中受益更多,做到收支平衡,抵消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影响。就全球经济来说,经济的重心有一个转移。现在美国对很多国家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可以说中国的重要性在上升。与此同时,很多国家现在和中国进行的贸易,远远超过2030年前的贸易。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我们认为现在有一些转好的迹象,但是危机的影响依然是存在的。在西方,有些问题,包括债务问题、房市的问题,金融行业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已经转到了政府部门。

2010年,西方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预算的赤字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在西方大家对于消费是比较谨慎的,在住房等领域,大家支出更少了,大家会花更多的精力还债务。我们2010年看到的回升是比较缓慢、比较弱的经济复苏。我觉得,现在大家有一些共识,增长会上升、通涨会上升、利率会保持在低位。我觉得西方可能会面临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况,也就是通货膨胀要比预期低,可能会出现像日本一样经济停滞的状况。所以说,西方经济面临着一些下行的风险。我认为,在2010年美联储是不会对利率进行调整的,我认为在2011年才会进行调整。我的看法是和大家的共识不一样,别人有些看法,美联储今年就会调整利率。所以我们对于新兴市场,包括对中国非常乐观,但对西方的经济我们有所担忧,认为接下来几年的复苏会非常慢。

汇丰环球外汇交易策略主管潘达维:

我要讲的不仅是美元问题,而是中国有可能改变了汇率市场的本质。我不仅在中国这么说,我在世界各地都会表达这个观点。

现在可以说美国、英国和欧元区,信用在下降,可以说有一个主权方面的信用风险。大家现在对于希腊有些担忧,因为希腊有政府拖欠的可能性。这样的担忧也带来欧元下行的风险。这样的情况,说明现在国家本身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吸收了很多消费者之前承担的债务。在今天的演讲当中,我提到过,我最看好的是亚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接下来是东欧和非洲,接下来是G7国家。我们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是最好的,尤其是亚洲。接下来是G3或者G7。以前,世界是围绕着美元转的,但新的数据显示,澳元的走势和中国电力产量的关系,两者间可以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其联系大于澳元和美元的联系。在过去,大家所关注的是一些美元区的国家,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现在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这些国家提供的产品,包括澳大利亚的大宗商品、新西兰的食品、加拿大的石油,中国是这些产品很大的进口国,也是定价方面很重要的国家。这些国家外汇货币的走势,也可以说是依赖于中国,这是一个很大的、世界上结构的变化。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各种货币的走向,也要看到当今货币市场到底是怎样运作的。过去,一切都是以美元为主的。现在,中国对于别的货币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世界范围非常大的改变。现在,我们会非常看好那些拥有大宗商品、拥有很多出口商品国家的货币。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

关于对中国2010年的宏观形势和政策判断我讲三点。

一、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会比较强劲。我觉得,中国依赖于在建项目后续的增长,和4万亿刺激计划对其他经济领域产生的第二轮影响,比如对消费、制造业的影响,这两者间结合起来,完全可以支持9%9.5%GDP增长。出口方面,我们觉得今年显然会比明年好。但基于我们对全球经济比较谨慎的判断,我们对中国出口假设是比较保守的,我们认为中国今年的出口会有恢复,但将会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恢复,全年的出口增长可能在10%以下,当然,这是好过去年接近20%的负增长,这样出口对GDP也会有一个正的贡献。综合起来说,中国今年完全有可能达到9.5%的增长。明年的增长,可能也会在9%左右。言外之意,中国主要依赖于内需,完全可以达到9.5%9%的增长。

二、2010年经济主要面临的风险是什么?增长前景很好,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风险主要是经济增长超预期,经济增长出现局部过热,以及由此导致的通涨快速上升的风险,这将是2010年最大的风险。特别是出口的增长,如果超预期的话,这会大大增强经济出现局部过热和通涨快速上升的风险。

三、出现这个风险后,政策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觉得出现过热的风险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我们认为财政政策的调整为主,货币政策的调整为辅。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觉得政策基调应该是适度从紧,主要体现为频繁、更多的使用数量型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增发央行票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的严格监管等这些数量性的政策,是实行适度从紧主要的手段。价格政策的调节手段也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加息方面,特别是通涨上升到3%左右的水平,有必要进行加息。但是我们觉得,加息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预测,从今年下半年或今年年终开始,可能会有两次27个基点的调整。这些货币政策的使用,有利于管理通涨的预期,有利于减少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的风险。但光货币政策的调整是不够的,主要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就是4万亿的刺激计划调整。形势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是保增长,现在增长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甚至增长有超预期的风险,所以我们说4万亿的计划有必要做出及时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集中在,严格去大幅度减少对未来新建铁公基项目的投资。只有如此,我们觉得才能避免经济出现过热,避免通涨出现失控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可以更有所作为。大幅减少了对新开工项目的投资后,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医疗,及亟待解决的公共财政方面的支出。这对我们下一步启动内需打比较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不管从防止经济局部过热的角度,还是从长期来看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今年的财政政策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财政政策调整的重点,当务之急应该是严格控制新的铁公基项目,特别是在政府各个层面,应该减少政府自身对这些新建项目的投资。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其他资金来源做限制。只有这样,才会使今年的经济避免出现过热,或者出现通涨超预期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