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强调回归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升值

中国汇率弹性和升值趋势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 彭文生  |  阅读:

据中国主流财经双周刊《财经》最新一期报道:1)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正研究在4月份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政策建议;2)尽管意见有分歧,但在一些重要方面已达成一致; 3)一个关键问题是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并在充分评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前提下,扩大美元/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区间。应当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5月21日将美元/人民币汇率的日双边波动范围限制在汇率中间价上下不超过0.5%的范围,此前该标准为0.3%(虽然在现实交易中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很少超过0.5%的区间)。
 
回归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该报告与近期政府在汇率问题上的表态一致,政府强调回归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升值。
 
如果波动区间的扩大能带来更大的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双向变化,这将有助于增加汇率弹性。这将实现两个目的:其一是通过降低人民币与美元的关联度,限制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的加权平均数)的大幅波动。这将有助于减少由美元交叉汇率急剧波动造成的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大幅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对国内产生不利影响,例如,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在出口由于外部需求崩溃而遭受打击时,人民币随着美元的走强大幅升值。这种变化也会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压力;在2009年后三个季度里,在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情况下,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走弱大幅贬值。这与全球经济的疲软和汇率国际压力的加大形成对比。
 
打击单向投机
 
扩大美元/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化的另一目的是打击对货币升值的单向投机。单向升值预期会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并加大升值压力,导致恶性循环。事实上,打击单向投机可能是引入美元/人民币日双向波动的主要动机。然而,鉴于总体国际收支盈余平衡状况(意即,上海外汇市场美元供大求)以及关注人民币汇率水平而非波动性的国际压力,限制升值预期并不容易。当然,波动区间的扩大更有可能是针对升值而非波动性的机制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此举可能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场上大举买入美元,以控制人民币/美元的大幅贬值。
 
波动区间的扩大为政府提供调控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当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下降,或者当类似贸易盈余下降等负面经济信息出现时,波动区间的扩大可以为政府调控人民币兑美元的非频繁大幅贬值提供空间。如果升值的趋势是温和的,例如12个月内升值5%,某交易日内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微小变化都将对年化基础产生相对重要影响。这至少有助于减少对人民币/美元升值短期下赌的诱因。但可信度是这一操作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