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不仅是中国银行业的缩影,23年来的先行一步使其在下一次发展浪潮中率先做好准备
从零点到新起点
招商银行成立23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缩影。这首先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外部经济金融环境:过去32年,中国 GDP 年均增长 9.5%以上,为居民财富积累及企业加速成长奠定良好经济基础,由此带动金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市场化取向改革纵深推进,金融环境日渐规范,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招行总部所在的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为招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宽松环境。
日趋扁平化的世界中,中国企业要拥有持续竞争优势,首先要具备战略意识,善于从未来、世界、宏观的视野中来研究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进而在战略层面上比别人看得早三五年,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招行发展初期,我们认识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三大力量必将极大改变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格局,引发中国银行业的深刻变革。于是针对当时招行业务规模偏小、竞争优势不明显的情况,我们于上世纪末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和发展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
1999年,招行抓住互联网兴起的历史机遇,推出国内第一个网上银行“一网通”。11年间,招行个人银行客户数从近300多万增加13倍到超过4200万,同期物理网点只从164 增加3.5倍到745家。
为有效解决长远发展的资本问题,招行上演A股上市、发行可转债和 H 股上市的三部曲。2002年,招行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又率先设立香港分行,正式开始国际化发展的探索,2008年又成功设立纽约分行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与此契合的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企业和居民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日增。另一方面,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结果是为适应资本监管要求,欧美银行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去杠杆化”阶段。而与此相应,金融危机使得中资银行的品牌形象与实力相对提高,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银行业的竞争有了新空间,在并购和以较低成本选聘高端金融人才方面也有新机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加之监管要求日益严格、资本约束不断增强、直接融资快速发展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许多严峻考验。同时,从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不少新机遇。
第一,中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正在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同时城镇化率已达 46.6%,未来 五六年内,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并超过50%。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全社会投资仍将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仍将延续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由此带来银行业市场拓展的空间持续扩大。
第二,近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速很快,远超其它世界前十位消费大国的同期表现。居民消费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迅速与国际接轨,信用卡分期付款、透支消费、按揭贷款等金融消费行为日趋活跃,消费革命为银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机会。
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民财富不断增长。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未来几年中国家庭财富总额将保持17%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到2013年达 7.6 万亿美元,其中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的数量将增至8.8万户。国民财富的快速增长构成全社会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奠定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坚实的基础。
第四,随着中国金融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商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升,活力将不断释放,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将不断拓展。
(本文摘自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最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演讲)下载原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