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中国央行6月19日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表明将退出实行了23个月之久的钉住美元制度,但并没有具体提及如何实际操作,人民币究竟

汇率改革:人民币何去何从?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 综合报道  |  阅读:

路透社撰文指出,中国选择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小的情况下,宣布退出历时23个月的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
 
但是,央行周六在题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公告中并未出现任何有关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言论,汇率形成机制仍然强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并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进行浮动,让许多人感到失望。
 
中国曾在2005年年中至2008年年中允许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恢复了人民币盯住美元机制,并称这在全球经济动荡期间提供了一个重要稳定性。但阻止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在令中国出口商受益的同时,却损害了那些希望购买更多进口商品的人的利益。随着美国消费者疲于偿还债务以及美国政界人士对贸易逆差感到愤怒,这种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看起来越来越缺乏可持续性。

外界压力
 
G20峰会将下周举行.媒体普遍预计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是这次峰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员表示,央行此时出此公告显然是中国政府在峰会前夕对世界的一个正式表态.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表示,外界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国家主席胡锦涛还要出席这次会议,一定要有些姿态出来."央行出来表个态比较合适,又比较灵活,又有严肃性."
 
美国似乎对这一态度并不特别满意.在中国央行的声明後,美国国会一名资深助理表示,中国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是令人高兴的决定,但或许仍不足以让大力鼓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国会议员感到满意.
 
盖特纳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声明中称,"我们乐见中国放宽汇率弹性的决定,积极地执行将有助增强和平衡全球成长.我们很期待与中国在20国集团(G20)内以及两国间持续合作来巩固复苏."
 
外汇分析员指出,虽然国际上一直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但从目前海外美元走强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等方面判断,人民币实际上有贬值的需要,不过从央行此次的表述来看,人民币波幅可能是有限度的.
 
"第一反应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要动了,现在看方向应该还是升值,如果贬值的话,国际压力会很大."招商银行外汇分析师刘东亮称.
 
华南一银行外汇分析师表示,要看礼拜一中间价怎麽动,但中间价可能不会那麽快有反应,即便有变化,幅度也会比较温和.他并指出,如果人民币只向一个方向波动,一味升值,对中国未来的政策调控不是很有利,目前还更大可能还是要创造出一个双向波动的局面,即继续跟随美元波动,但幅度较以前扩大.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这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目前中国贸易顺差缩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弹性大于波动
 
专家们指出,如果说2005年的汇改是将重点放在兑美元不断升值上的话,此次声明则是打消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升值的念头,将注意力更多放增强弹性上.
 
巴曙松指出,目前国际收支正趋向于均衡状况,在0.5%的波动区间内,人民币汇率也不太会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从市场的供需来看,人民币汇率还有可能有升有降."他称.
 
但张明则指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还是要大于贬值压力,应该是在波动中保持升值的趋势.相信未来一年,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不会超过3%.
 
而高盛经济学家乔红则指出,人民币兑美元将很快恢复升值道路,可能通过中间价或者盘中交易时加以调整."因此,可以NDF市场放空一年期美元/人民币,目标位在6.50."
 
她并指出,对于未来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期,分别在6.74,6.66和6.49.
分析员认为,在人民币走势不明的情况下,中国债市暂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而一旦人民币明确升值方向,海外热钱的涌入将缓解目前市场紧张资金状况,并有利于债市表现;而中国A股市场短线可能在金融地产等升值受益板块带动下有所反弹,但在经济预期仍偏谨慎的情况下,中期走势仍不乐观。
 
从根本上说,汇率浮动的决定表明中国领导人意识到目前这种严格的货币体制与中国规模巨大、发展迅速的经济不相适应。中国的国民收入在增长,长期来看,收入增长会推动商品及服务价格上调,也会推动汇率上调。

经济学家们说,如果政府抵制这种进程,保持汇率不动,结果会导致更高的通胀,并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而接受并管理这一进程,实施弹性汇率,中国政府应可为国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经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