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08年7月紧盯美元,但这并不代表其它亚洲货币也会紧盯美元,而今年春季,大部分新兴亚洲货币都对美元升值,亚洲货币展现出的弹性相当值得注意

经济学人:弹性丰富的亚洲货币

来源:《天下》杂志  |  作者:黄维德 译  |  阅读:

在对人民币的一片挞伐声中,很容易让人忽略了其它亚洲货币。人民币自08年7月至今皆紧盯美元,同期间内,越南币对美元贬值13%,南韩和台湾也分别贬值了17%和6%。批评者认为人民币紧盯美元,会让邻国不敢对人民币升值太多,以免失去中国客户、无法与中国竞争。
 
这种影响真的存在吗?05年7月至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缓步升值,学者也研究了这段期间其它亚洲货币的动态,评值人民币的影响力。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对南韩币、新台币、泰铢、新加坡币的影响力最大,甚至连印度尼西亚、印度都会受影响;人民币升值1%,新台币和泰铢就会升值0.58-68%,南韩元受到的影响则更强。
 
人民币自08年7月紧盯美元,但这并不代表其它受人民币影响的亚洲货币也会紧盯美元。马来西亚币于08年4月至09年3月间贬值了15%,又于接下来14个月回升;南韩币贬值则更为严重。
 
而今年春季,大部分新兴亚洲货币都对美元升值,亚洲货币展现出的弹性相当值得注意。2003年,学者指出亚洲国家实际上是在实行“美元本位”,就像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但今年5月公布的研究显示,亚洲货币仍会跟着美元变动,但已经不像03年这么明显,情况也持续有所改善。
 
这样的弹性应该对亚洲的经济有益。过去,货币与美元挂勾可以确保国内价格稳定,并维持出口的竞争力。但目前美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对仍然快速成长的亚洲国家来说太过宽松。亚洲复苏超越美国,各国央行势必得升息,进而带动货币升值。如果人民币也走强,升值当然会比较轻松,但亚洲各国不该等到那时才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