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美上市热潮重新蒸腾之际,华尔街上也涌起了一股质疑中国小盘股的逆流。随着绿诺科技被勒令退市,这些地雷的接连触发或将从根本上破除对中国概念股的迷信

中国概念股阴云

来源:2010年12月5日 第23期 总第218期  |  作者:杨福  |  阅读:

自2000年纳斯达克电信、互联网概念股的神话破灭之后,10年来华尔街上一直长盛不衰的主题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概念。
 
在金融危机短暂地按下了暂停键之后,有40家左右的中国企业选择在今年集中赴美上市。在这股淘金热重新蒸腾之际,一股逆流却让不少中国小盘股度过了一个冰冷的夏天。位于大连的绿诺科技(RINO.OB)、保定的东方纸业(ONP.AMEX)、深圳的旅程天下(UTA.NY)、苏州阿特斯太阳能(CSIQ.NASDAQ)和陕西绿色农业(CGA.NY)等公司,均被指责财务造假而引发股价大跌。
 
盯上这些疑云重重的中国概念股的牛虻有很多,其中一家叫Muddy Water的股票研究公司负责人卡森·布洛克说,他是在实地调查东方纸业令人失望的实际运营状况后,决定成立这家公司的,其名字来自中国成语“浑水摸鱼((Muddy waters make it easy to catch fish)”——喻指这些中国概念股的不透明性。
 
在过去数年中,向海外资本市场输送这些值得质疑的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其中活跃着不少身沾污点的资本掮客、不可靠的审计机构和只图利益的私募基金。它们通过一种被称之为“反向并购”(reverse takeover)的迂回方式,将资产注入处于休眠状态的壳公司,实现上市。许多海外投资者以为买到了能够分享中国经济繁荣的投资品种,但结果却付出代价。
 
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难以对这些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质量和信誉进行查实,中国监管方也缺乏动力去充当赴美上市企业的看门人。由于有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作背书,炮制出种种概念的中国上市公司往往能轻易获得海外投资者不加鉴别的踊跃认购,顶着海外上市光环归来的这些CEO们,还可以把这些概念二次售卖给国内市场。虽然由191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构成的USX中国指数(USX China)自2000年创设以来累计上涨360%,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却下跌9%,但绝大多数通过反向并购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表现惨淡,这类股票的总市值已缩水至200亿美元,与高点相比跌了有六成之多。
 
这些地雷的接连触发或将从根本上破除对中国概念股的迷信。受灾者不仅包括海外投资者,也会拖累像百度、盛大这样的明星企业。一旦市盈率超高于同业,就会给做空者以偷袭机会,脆弱的信任被打破后,恐慌性抛售必将严重打压这些公司的股价。中国概念股由此甚至被一些华尔街评论员称之为做空者“梦寐以求的猎物”。
 
教训早就应该汲取。上一波中国概念股的负面案例要追溯到8年前,随着问题富豪杨斌的落马,其包装出来的欧亚农业在2004年被香港联交所清盘;2005年,曝出丑闻的顾雏军的格林柯尔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不过现在的问题不是出在企业创始人身上,而是资质偏弱的中国公司如何被成功包装和输送到海外资本市场的这条流水线值得质疑。私募基金注资、IPO成功后很快套现退出,留下的只有利益受损的中小投资者和剥离出真相的所谓中国概念股躺在灰烬里。
 
与此相映照的是,中国概念股的成色正在黯淡。尽管今年在美国IPO或增发的中国公司数量已打破纪录——Dealogic的数据显示有60家,比1993年以来的最好年景还多出1/4,但平均8100万美元的募资额却创下了历史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