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中国公司正为在美掀起的IPO热潮摩拳擦掌,欲追随上市者步伐之际,华尔街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赴美上市:热潮背后的隐忧
近期中国公司在美掀起IPO热潮,优酷、当当上市后的爆炸式增长,更将这股热潮推向沸腾的高峰。但在无数中国公司为此摩拳擦掌,欲追随上市者步伐之际,华尔街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一些分析师开始质疑中国概念股已过热,出现互联网泡沫2.0;另一些机构及基金则直接质疑最新IPO中国股估值的合理性,并伺机做空。而纵观近一年来,做空中国概念股并从中谋利,几乎成为美国某些机构的主要赚钱模式。例如绿诺科技(RINO,3.40,-10.53%)、旅程天下(UTA,6.21,+0.98%)、博润(BORN,11.19,-1.13%)、东方纸业(ONP,6.35,+1.11%)等均遭“猎杀”,并遭遇不同程度股价动荡,甚至退出。那么此轮中国概念股热潮是否已出现泡沫?已上市公司有无方法避免成为被猎杀目标?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公司面临风险来自何方?选择美国哪类市场更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美股、港股还是A股?
i美股就以上问题专访纽交所北京代表苏鹏、博然思维北京合伙人Philip LISIO、达信中国高级副总裁魏钢、凯威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大诚、罗德曼投资银行董事米子学、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负责人曾万里、昌荣传播(CHRM,9.83,-0.10%)CFO周玮、分众传媒(FMCN,21.92,+3.25%)财务副总裁徐舸,以下为采访汇总:
i美股:截止2010年11月底,中国赴美IPO公司已超过30多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请问如何看待此轮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是否会对其后上市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苏鹏:截止12月12日,通过纽交所在美上市企业已达21家,包括上周的优酷、当当、联拓,紧接着软通动力(ISS,17.56,+2.34%)本周也将上市。预期明年会有更多公司上市,不管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它们的上市会对紧随其后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曾万里:此轮上市公司从质量上来说良莠不齐,有些运营模式稳健,各方面准备比较充分;有些公司是在走捷径,包装一下就到美国融资,这种做法就比较短视,属于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些通过OTCBB买壳上市,再进行转板,其效果与正式IPO会相差很大。
i美股:据统计此轮中国IPO回报率30%,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其中中国互联网公司平均估值普遍被认为“超高”,比如优酷IPO后市值曾一度达到2011年预期年收入的60倍。请问如何看待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IPO公司热捧,目前是否已存在过热?在你看来,最新上市的优酷、当当估值合理吗?
徐舸:如果就单个公司的股价而言IPO回报率确实比较高,但中国概念股整体股价并不离谱。对于此次是否过热判断,应该放到更长时间段内,比如1年或2年,短期内无法断定是否已出现泡沫。
至于目前优酷状态,有些类似当年新浪(SINA,68.89,-1.68%)、搜狐(SOHU,66.06,-1.14%),它拥有如此大的流量,其未来广告也都来自电视广告,中国广告市场规模有一千多亿,每年15%-20%的增长,因此优酷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虽然没有盈利,但有流量就有一切。
李大诚:我个人觉得中国概念股目前过热,优酷股价已处于不合理区间。不过优酷公允估值究竟多少合理,还需要6个月到1年时间来检验。此前腾讯在香港上市,估值很低,与优酷情况相反,但一段时间后它的价值就被投资者所发现,股价也开始回归合理。所以许多企业IPO价值都很难马上处于合理区间。
Philip LISIO:中国网络股回报率的确过高,原因是它挂在中国互联网整体增长上面,投资者都觉得这个市场很诱人。在初步发展阶段,一家网络公司只要跟着行业增长,就会受到青睐。优酷涨那么高,目前很难判断它是否到正确的价值区间,因为它具有想象力。
i美股:不少媒体称优酷之所以取得如何高IPO回报率,是因为它讲了一个比较完美的故事。请问华尔街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如何看待讲故事在IPO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Philip LISIO:IPO公司一般在美国要有明确的参照模式,如果没有类似的模式,向美国投资者、投资机构解释起来就比较困难。有些对美国人来说比较陌生模式,在上市后会经历比较长时间,才能最终被认可。举个例子,保利博纳上市后股价下跌,我觉得部分原因就是很少美国人知道中国电影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大家都知道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但它基数很低,营收也很少,除非保利博纳用业绩向投资人证明其商业模式、增长潜力、市场位置,不然市场认可就会比较慢。
另外也要说一点,好的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肯定会体现出它的价值,不优秀的企业永远没有办法达到他们心理价位,这不仅是故事问题。
i美股:今年以来,多家中国概念股遭到美国资本市场猎杀,猎杀对象主要是借壳上市的中小公司,猎杀办法是“买入空头-披露财务问题-股价下跌-空头获利”。请问如何看待华尔街猎杀行为?
徐舸:在美国资本市场,猎杀是一种有效的监督行为。作为股市整体的监管机构,比如美国SEC、香港联交所等,不比任何人聪明,它们通常也无法知道公司好坏。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市场多方力量来监督,一家烂公司在IPO时可以蒙蔽一些问题,但早晚会有人找到你,并且猎杀你,烂公司早晚会被市场所抛弃。
曾万里:赴美上市就意味着从一家私人公司变成公众公司,因为你IPO从美国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相对应你就必须让公司情况变得透明,同时做好被猎杀、被调查、被做空的准备。在美国资本市场,基金炒作或猎杀一家公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准备赴美上市公司至少做好两件事:1.练好内功,让公司变得更透明,财务运营情况更健康;2.外部来看,还要有风险防范手段,要懂得沟通。优秀公司也不一定不会遭遇诉讼,比如网易(NTES,36.36,+0.36%)等,都遭到过假账风险,因此懂得如何化解风险(比如购买保险)就非常重要。
Philip LISIO:猎杀在美国很常见,有许多以此为生的公司。美国股市的监管属于全方位的监管,允许做多也允许做空,这也保证资本市场能正常循环。我注意到不少中国公司通过反向并购或OTCBB转板方式上市,这本身不是坏事,可以迅速上市,但许多公司对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并不太懂。例如在美上市必须遵循严格的财务披露,其中本地税收必须与向美国SEC申报税收原则一致,最大差距不应该超过10%,但中国公司这部分往往差距很大,甚至到10倍以上。绿诺科技就是因为相关数据披露问题而被猎杀。
[---分页标志符---]
另外据我所知,中国本地公司有时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可以不用披露所有收入(或税收等),但这些数据如果不在美国资本市场充分披露,那么很容易引来猎杀者,会出现比较大问题。
i美股:假如一家经营业绩等方面不存在问题的公司,遭遇做空者猎杀,他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与投资者沟通,如何处理突然降临的公关危机?
米子学:首先就是说你不要做假账,不要抱着“能糊弄过去”的念头,想做假账就不要去美国上市,而且出问题也没法沟通。其次你公司各方面如果不存在问题,那么就要不断交流与沟通,积极披露相关财务数据,取得投资者信任。
一家公司上市,美国资本市场通常会先期认定其“无罪无问题”,但后期如果遭到质疑,可能马上就会受到集体诉讼、各类指责,如果企业不能够积极应对,增加透明度,那极可能使公司形象受到很大损失。
徐舸:上市最核心的是建立投资者与公司之间信任,这样出现问题也可能积极沟通,并采取措施化解,比如重新聘请会计事务所,最怕的是遭遇指责仍不积极回应,那么投资者会一直记着你,认为你是欺骗者。
i美股:美国既有粉单市场、OTCBB市场,也有美交所、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也有更高层级的纽交所、纳斯达克精选与全球市场,请问如何看待美国多层次市场格局?
徐舸:所有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OTCBB市场的融资能力等方面与纽交所肯定差许多,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无必要去OTCB市场。如果仅仅为“在美上市荣誉”而去上市,很不值得,对于公司长期发展也不利。
米子学:主要是实力问题,如果你是超级模特就可以去纳斯达克、纽交所,二流演员就去OTCB上市。另外在美上市面临昂贵的审计费用与律师费,所以是否赴美上市中国公司要考虑清楚。
i美股: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是否比在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主板上市的公司,面临更多的猎杀风险或其他风险?
曾万里:客观上说OTCBB市场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大,因为它的IPO团队、聘请的投行与审计师队伍,不管在名气还是经验上,都可能存在缺陷。再比如买壳上市公司,有些壳的质量就很差,早就因各类纠纷而名誉受损,那么借壳上市就可能会遭遇风险。
除了猎杀风险外,上市公司还面临财务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等,我觉得中国赴美上市高管经常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在履行职责时也没考虑到一时疏忽所可能引发的责任与损失,比如有些高管甚至会对股价做出预测。股价预测的风险在于,未来会有投资者以此为借口告你“误导与欺诈”,并提起集体诉讼。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严格遵循财务披露原则,不能过于随便。
李大诚:美国具有全球最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它对公司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如果企业不够优秀,上市一般是没戏的。例如OTCBB市场企业,流动性几乎是零,这种肯定不被投资者看好,再融资也非常困难,那么其上市目的就很可疑。
此外美国资本市场遵循的是披露制,你要上市就必须依靠专业化的团队,例如律师、审计师、投行等,如果选择的团队经验不够,那么就可能遭遇风险,这也是OTCBB容易遭遇诉讼原因。反过来比如四大审计的公司,通常就不会有财务问题,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看好其信誉。
i美股:有些公司也选择从美国回到中国,在港股或A股上市,或者直接采取私有化措施,请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美股与港股、A股之间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舸:我觉得在美股做不好的公司,通常也难以归入好公司的行列。A股不论,港股与美股大概有如下差别:1.在港股上市,上市前的监管更严格,各类披露要求也更多,而美股上市更方便快捷;2.香港个人投资者多一些,而美股机构多一些,这多少造成香港股市波动比较大;3.在会计准则方面,香港一般不允许非GAAP式统计,这样就造成财报不能体现公司真实财务状况。如果你公司非GAAP项目比较多,最后就会导致很难看的财报,直接影响股价。
周玮:美股再融资能力更强,平均市盈率会偏低。从板块来说,在美国上市主要为互联网公司、高科技、新媒体以及太阳能,这几类赴美上市也更受欢迎;在香港上市主要是房地产、消费品、传统资源类公司等。
曾万里:从法律风险来看,赴美上市比在香港、A股上市风险更大。在美国诉讼体系内,上市公司一旦被确认违规,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惩罚。股价因此下跌40%-60%都很常见。而且会面临投资者集体诉讼,这些诉讼的赔偿金额也会很大。
i美股:预期未来半年将有更多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请问对于这些上市公司有何建议(或忠告)?
周玮:对于将赴美上市公司,建议提前排除可能存在财务等问题,提前预防。对于有可能存在风险,也最好提前对投资者公布,主动沟通。在产生危机后,及时积极沟通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
李大诚:建议上市企业选择可靠的中介团队,这将为其在获取华尔街青睐上加分。在选择律师事务所时,要充分了解其历史从业资质,如果一家事务所曾发生造假等事件,那么将对后来聘请其企业产生消极影响。另外,不要担忧企业价值被低估,从长期来看,优秀的企业估价总会回归合理水平。
徐舸:要聘请出色CFO,除了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外,还要拥有会计审计能力,如果CFO对财务数据不敏感,那么财务出现问题可能就不会觉察到。
文章来源:i美股 点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