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今年年初,各国因为逐步恢复的GDP增长幅度而互相庆贺,甚至开始考虑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举动,的确有些过于乐观了。
为经济政策加量
现在看来,今年年初,各国因为逐步恢复的GDP增长幅度而互相庆贺,甚至开始考虑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举动,的确有些过于乐观了。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已远远超出了政策制定者当初的预期,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不明朗,二次下行的风险仍然存在。而近日在本国政经困局的“倒逼”下,美国和日本两大强国相继推出新的刺激计划,就是这一严峻现实的最佳佐证。虽然两国的情况还属个案,但多国央行最近召开的议息会议上,除了英国如此前所料维持利率水平外,分析人士也打消了对澳大利亚、韩国短期内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再加上曾一度启动加息进程的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纷纷止住了这一步伐,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政治产物?
继奥巴马去年签署总值达81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后,面对美国经济的再次下滑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今年9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以企业投资、企业研发税收优惠、扩大基础投入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包括500亿美元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对中产阶级的永久性减税,以及至2011年底企业新建厂房和购置设施的投资全部免税等措施。分析人士认为该方案也许能够短期推动经济,但很难根本改变美国经济复苏迟缓的局面。而考虑到美国国会11月将举行的中期选举,奥巴马新经济政策的政治意义或许大于其经济意义。
日本:升值的压力
为应对日元汇率飙升造成的经济下行风险,日本政府于9月10日宣布将动用2010年度预算储备基金实施一项规模为9150亿日元(约108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其内容主要包括要求日本中央银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必要时采取包括干预汇市等措施阻止日元升值;减轻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鼓励企业雇佣毕业生;促进企业在国内投资、并支持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延长家电、住房等消费优惠政策的时限;加强学校、医院等的防灾能力等等。预计该计划将带动9.8万亿日元的相关工程,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大约0.3%,并创造20万个就业机会。
欧盟:挑战重重
9月初,欧洲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保持在1%的超低水平,这已是利率连续15个月保持不变。尽管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迅猛增长,但该地区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欧元区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拖累消费者支出增长。而这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愈发明显。加之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可能冲击欧元区出口,继续维持量化宽松的政策仍是大多数成员国的选择。比如深陷债务危机和失业率高居不下的西班牙,今年4月就通过了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就业的新措施。其主要涵盖住房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公民保护、促进能源行业发展以及金融结构调整等方面,计划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加拿大:不确定性重的权衡
继6月、7月连续加息后,加拿大央行9月再次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自加拿大央行7月会议以来,加拿大经济有增速放缓的趋势,其曾表示将停止加息的步伐。但该国国内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且最近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加拿大央行这次加息的决定。不过,鉴于当前加拿大经济增速慢于此前预期,该国也表示,进一步加息的做法必须在国内和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得到权衡,这也可以看作是,加拿大央行将调整货币政策的暗示。
印度:最后的“狂欢”?
印度央行近日宣布,分别提高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这一增幅甚至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今年以来印度第五次加息行动。印度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增长率已经达到8.8%,随着经济企稳,印度也开始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6个月内已经分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和地区内需不稳定,面对资本剧烈流动和汇率波动等因素,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下行风险,印度今年的加息很可能就此告一段落。而这也是近期其他亚洲经济体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主基调。
中国:下一步,转型
在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推动经济转型成为了中国政府的又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巨额投资和廉价劳动力的中国经济,正试图转换到下一阶段,即建立在创新、设计或高附加值基础之上的发展模式。9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被认定为战略性产业,未来两到三年内,政府将至少引导1000亿的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中来。而目前,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