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围观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商业人士,并不都是抱着事不关己心态的看客。
恐惧蔓延
众多围观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商业人士,并不都是抱着事不关己心态的看客。江苏常熟的一位民营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当地民企老板对国美最终控制权的归属特别关注,原因很简单,他们希望自己的企业在未来不会失去控制。在过去十余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不断接受的教育是,要接受经理人、外来投资者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但对他们来说,这一切要建立在对企业掌控的前提下。或许这些民营企业家与黄光裕一样,需要厘清一家公众公司的责任与义务。但眼下的问题是,国美之争是否真的会让一些民营企业家转向保守。
任志强:在企业家和管理者圈子中,陈黄国美股权战无疑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企业家们在不同场合中思辩,许多人都问我的观点。我想说的是,幸好我不是老板,只是一个被委托的代理人。我深知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而只知忠诚。即使法律允许经理人可以做的时候,经理人也要想想该不该做,这应该是职业经理人的必备原则。如果这种委托代理原则被破坏或颠覆了,还会有良性的经理人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吗?如果陈晓逼宫胜出,或将成一个极坏的榜样。
王冉:黄光裕之所以陷入今天的被动,恰恰是因为他当年为了更高效地左右国美去向,把一些本该由股东会决定的事项“下放”到董事会。后来黄光裕的锒铛入狱和贝恩成功进入董事会,导致创始人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这个时候才发现董事会的权限已经太大了。
陈晓推动“去黄”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这都可以仁者见仁。真正重要的是,一个起码在理论上有可能要在监狱中度过漫长的14年的企业创始人和曾经的精神领袖难道不应该主动推动企业摆脱自己的影子吗?不用说黄光裕,就是我最崇拜的乔布斯,如果他面临14年的监禁,恐怕也应该主动“去乔”才对。黄光裕如此抵制被“去黄”,究竟更多是出于个人情感和欲望方面的原因还是企业发展和股东价值方面的考量?
我希望交战双方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基于国美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来推动这场纷争的发展、演进和最终解决,按规则出牌,为中国企业家们奉献出关于公司治理的精彩一课。尽管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个警示。
王巍:股东无论大小,经理人无论强弱,都倾向于以自己的利益单元来约束公司的运行。东家们千方百计地防范他人将“我的公司”偷走,掌柜们则小心翼翼或明目张胆地建立特殊规则控制“我的公司”。
中国这一代企业家都是同时具有两种心态。作为创业者,他们需要不断地打破规则,顶着进监狱和法院风险前行。这个变革的社会没有提供一个安全制度,这导致他们的多疑和善变,也造成了无数的阴谋和韬略。作为管理者,他们又要不断在自己把控的空间内建立各种纪律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妖魔化企业家们,动辄谴责创业者的阴谋和管理者的背叛,不如关注如何建立一个商业秩序的稳定性、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