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解决这个与美国棋逢对手的国家的通胀挑战已经时不我待

认真对待中国风险

来源:2011年2月20日 第3期 总第222期  |  作者:李籁思  |  阅读:

一只停走的钟表每天会两次指向正确,但它却无法告诉你正确的时间。看待今年的中国经济时,我们也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人预测中国的好日子行将终结。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从强大变得更强大,其影响力已令全亚洲受益。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今年中国是否会出问题。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近年来过于紧密地把自身和美国货币政策绑在了一起。因此,中国一直把利率保持在低于所需水平,并保持货币弱势。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而中国正在解决。
 
中美两国都需要根据自身国内需求来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美国正在这样做,去年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 (QE2) 货币政策证明了其合理性,尽管这曾招致全球一片批评。虽然刺激计划再次引起对美国政府债务的担忧,但现实是美国已经没有选择。目前申领食品券的美国人达到了令人瞠目的 4300 万,清楚地表明美国贫困的范围之大。因而,即便美国的政策无法解决这个国家的所有问题,至少在保增长方面将会奏效。
 
所有这些都告诉亚洲政策制定者需紧随美国步调采取措施,但这绝不是照搬美国政策。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中国转向紧缩政策所花的时间越长,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大。
 
虽然中国的政策工具在全球性危机时期相当有效,但现在却面临风险。首先,经济和私营领域的增长规模使当局更难驾驭经济。其次,经济必须由投资转向消费,实现新的平衡。虽然投资始终比较有效,但与 GDP 增长率相比,目前投资的增长率过高,而且并非所有领域的投资都很值得。第三,中国的薄弱环节在于欠发达的金融领域。
 
中国必须避免廉价货币、单向预期和杠杆作用之间极具破坏性的结合。这就像几年前在美国常常谈到的“格林斯潘对策”,即通过保持低利率来支持股票市场。中国在房地产市场上不能陷入同样的困境。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中国近期受挫的风险,食品价格和工资上涨也提升了这种紧迫感。紧缩需要进一步控制贷款额度、提高准备金率、大幅加息、部分地区开征房产税,以及可能超过市场预期的货币大幅升值。
 
中国不希望经济脱离轨道。但如果经济增长过程受到影响,则可能会带来全球性后果,对大宗商品和贸易等领域造成沉重打击。当然,如果出现增长受挫,那么持停走钟表论调的人会说他们是正确的,且可能引发大量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日趋泡沫化的猜测。但这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增长放缓都可能是暂时的。中国存在商业周期,虽然经济趋势总体向上,但中间仍会有些曲折。这可能会带来买入机会,而不是怀疑经济增长的理由。中国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它不是泡沫经济,而是容易产生泡沫的经济,二者大有不同。
 
中国近期面临的风险需要认真对待。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超级周期之中:一个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可能持续一代人或更长时间。全球经济规模是十年前的两倍,已经超过衰退前的峰值水平。
 
这一超级周期的核心特征是经济和金融力量平衡的转移,由西方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最近在华盛顿举行的“胡奥会”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奥巴马在就任总统不久就转变了与中国的关系。在他的前任布什总统时期,美国与中国开展了战略经济对话。奥巴马将其转变为战略“和”经济对话。这一转变可谓意义深远。在近代,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从未如此之大。
 
(作者李籁思博士是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