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制造业为王的旧格局,中国十亿消费者和西部概念成为全球投资者追逐的新热点

仍是应许之地

来源:2011年2月20日 第3期 总第222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刘建辉  |  阅读:

经济生活中似乎从来不缺乏各种各样的悖论。当在华外资企业纷纷抱怨“生意难做”之时,最近公布的2010年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却结结实实让人迷惑了—与2009年同比下降的悲观趋势完全相反,过去一年里,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与绝大多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一样,近20年来,中国的FDI在大多数时间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其中仅有两年出现了意外:一次发生在2005年,而另一次便是2009年,当时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投资环境不利等因素将持续削弱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但如今看来,这种情况似乎并没有发生—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不但重拾高增长态势,而且FDI的结构也在变化。
 
同过去相当一致,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仍然是外资企业最青睐的领域。2010年11月18日,瑞典ABB集团在上海举行了质量控制系统暨纸幅成像系统工厂落成开业仪式,新工厂将使其成为ABB制浆造纸业务的全球最新生产基地。这只是2010年ABB在中国新开业的多家工厂之一,其全球CEO昊坤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对ABB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临近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更是大手笔加大了在华投资,去年12月,这家公司决定在未来投资2.6万亿韩元在中国建设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同时,另一家韩国企业LG也宣布了类似投资计划。
 
除了通过自建工厂以外,不少跨国公司还通过并购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去年11月,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以5.206亿美元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这也是海外药企对中国本土非处方药生产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
 
如今,在中国的制造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来树立竞争优势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存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相反,把中国作为主要销售市场的高端制造类企业仍然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比前一年,吸引外资的一个最新亮点便是服务业。早在2004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世界投资报告》就指出,全球FDI的重点已明显转向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即使在FDI总量下滑的2009年,服务业吸收的FDI仍有小幅增长,到了2010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总规模上,服务业和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比例相当,但服务业吸收外资的增速却高达28.6%,远远超过制造业的6%,大有取代后者之势。
 
而在地域分布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度持续上升,在各种优厚的政策的推动下,尽管过去一年中所吸引外资的总量不大,但其增速却高达近30%,远远超过东部地区。以西部吸引外资的桥头堡重庆为例,最近三年吸收的外资增幅均超过50%。继惠普、富士康将新工厂建在重庆后,去年11月,宏碁电脑也计划投资1.5亿美元在重庆设立大陆第二营运总部与生产基地。
 
 
【疑点】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重现繁荣的外商投资数据所透露的并非都是乐观讯息。
 
在结构方面,服务业吸收了46.1%的外资,但是其中仅房地产业就占了22.7%,这还是在政府持续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大环境下出现的,显然并非是决策机构所乐见的数字。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祝宝良看来,房地产行业成为吸收外资的主力暴露了另一个问题:热钱。人民币及资产价格升值等因素对于热钱有巨大的吸引力。2010年12月全国70城市房价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4%,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很难相信逐利的热钱没有进入房地产行业,“只是热钱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祝宝良说。
 
中国2010年吸收FDI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引导的变化。去年4月,国家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下放了外商投资的审批权限,地方政府拥有比过去更大的权力空间。但这在为外资的进入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也使得各种资金得以混杂而入。在GDP增长指标的压力下,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手段,各地之间竞争激烈,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尤甚,但是与此同时也往往弱化了审查以及后续资金运用监管,因此短期投机资金趁机进入的风险在加大。
 
此外,资金的来源地同样暴露了另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2010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香港以674.74亿美元遥遥领先,是第二名台湾省的10倍,美国仅有40.52亿美元。众所周知,香港聚集了大量中国大型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这一数据再次让人怀疑外资的“真假”问题。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armen Reinhart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中国吸引的FDI最近两年的一跌一涨:“2009年和2010年都是极其特殊的年份,其数据不具备多大的参考价值。”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美国2010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也大大增加,从2009年的1299亿美元攀升至1861亿美元,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43.3%。不过她也同时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及向中西部转移将会为外资创造新的投资机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吸收的外资总量都将远超‘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
 
事实上,中国政府最近在对待外资企业的一系列做法正发生改变,这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灵活性。去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外资企业纳入到了“十二五”规划的公众意见征集中。1月24日,中国欧盟商会为此专门发声明表示欢迎发改委的这一做法,并且提出了长达62页的中英文对照建议书。而从长远来看,中国正在经历的产业升级过程和刚刚兴起的消费浪潮将最终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主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