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2年4月的业务条线专业化改革,可谓是兴业银行开启新一轮“经营转型”最具代表性的战略举措。

兴业:同业立行发力资管

来源:  |  作者:沈旭文 廖灵君  |  阅读:

始于2012年4月的业务条线专业化改革,可谓是兴业银行开启新一轮“经营转型”最具代表性的战略举措。在重组而成的三大条线总部中,金融市场总部则因囊括资金营运中心、同业业务部以及今年新组建的资产管理部,显得格外亮眼。

作为兴业银行近几年“特色招牌业务”的负责人,同时也凭借相关业务的出色的利润贡献率,资金营运中心总经理陈世涌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早已成为了兴业银行业绩发布会上的“熟面孔”。也正因为如此,统管资金营运中心和同业业务的金融市场总部,自诞生以来,便被同行纷纷解读为,兴业将进一步加强同业及金融市场业务的战略地位,通过加强部门协同,巩固已有的特色竞争优势。

不过,兴业银行寄托于金融市场总部上的战略企图,或许要比上述认知更为宏大。“金融市场总部实际上是要从事更广泛的金融机构间业务合作,而非单纯的买入返售、同业拆放。”一位兴业银行金融市场总部人士称,“具体来说,就是将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新的扩张方向。我们成立资产管理部,参考的对象就是工行的资产管理部。”

在目前金融市场总部的架构中,资产管理部实际承接了由资金营运中心剥离出的代客理财业务。这一剥离,一方面是兴业内部强化风险管理,隔离代客理财业务和资金营运中心自营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兴业银行希望在中间业务收入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的考量。

“同业息差收入是跟着货币政策走的,如果目前中性的货币政策长期持续,同业息差会进一步被抹平。自营投资方面,今年市场整体收益率在下滑,加上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还是很慢,这些都制约了资金业务出现高速增长的空间。”兴业银行一位支行行长表示,“所以从长远看,必须把资产管理收入做上去,多条腿走路才 行。”

今年5月以来,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子公司乃至期货资管领域的一系列监管新政,也进一步加强了兴业银行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导向。

但需要指出的是,兴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扩张,同样是以同业业务上的优势作为支撑。一位金融市场总部人士就表示,兴业发力资管的基本策略,是以资产管理部设计开发产品,由同业业务部和兴业的各地支行负责渠道销售。“重点就是银银平台,这个平台上专门设计了一个名为‘理财门户’的板块,专门用来销售银银平台成员机构的理财产品,这其中兴业肯定是最多的。另外就是银银平台成员银行一万多个终端网点,都能代销兴业的理财产品。”

根据兴业银行2012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兴业资产管理规模余额为1456.11 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增长95%。而在同期,依托银银平台向同业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总额却高达2488.62亿元,其中向合作银行终端客户销售142.12 亿元。彼时,资产管理部成立仅两月。如此数据对比,也凸显了兴业资管业务借助同业业务银银平台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巨大潜力。

除此以外,兴业同业业务部门与券商、基金深厚的合作关系,也将为资产管理部门展开银证合作、银基合作提供巨大助力。“同业业务部首要的任务,不是做利润,而是维护同业客户的关系。它是一个协调的部门。”一位兴业金融市场总部高管表示,“这些客户资源,都为资产管理业务扩张提供了路径支持和创新业务的合作空 间。”

然而,同业业务积累得更多还是渠道资源,兴业资产管理部本身的产品研发及管理能力,才是最终决定这条带有“同业色彩”的资管业务发展之路成败的关键。

Tags:  兴业 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