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股市遭遇寒流之际,中国股市能否火热依旧

独善其身的中国股市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James T. Areddy  |  阅读:

在全球股市遭遇寒流之际,中国股市能否火热依旧?

一场源自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在本月席卷全球,从圣保罗到巴黎再到新加坡,各大股市主要股指都因此大幅下挫,而在这股下跌狂潮中唯一幸免于难的正是上证综合指数。虽然该指数上周受国内因素影响而小幅下挫,但从整个8月份看,该指数的涨幅仍有4%,使得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74%。

中国对资本流动实行严格的管制,这一方面将大多数外国投资者挡在了中国股市的门外,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国人在海外市场的投资,从而将中国股市与国际市场的动荡隔离开来。其结果是,中国股市走向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对国际资本流动构成直接的影响。不过,当作为国际市场中流砥柱的少数几个市场出现下跌时,投资者的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眼下投资者的信心就十分脆弱,尽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上周五调降贴现率以鼓励银行借贷,投资者信心依然未见好转。

分析师表示,如果全球信贷危机的影响依然局限于国际金融市场,那么目前还不必担心它会波及到中国股市。中国的资金仍是如此充裕,以致于在其他国家政府纷纷向各自的市场注资之时,中国央行最近却还要回笼金融系统内的资金。但面对中国股市的持续暴涨,许多分析师相信股市在到达某个点位时必将进行回调,不过没人能说得清回调将在何时现身。

驻上海的独立经济学家师谢国忠(Andy Xie)表示,美国的信贷问题不会直接影响中国。但他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

中国股市诞生还不到二十年,大批投资者都缺乏经验,经常不考虑公司的基本面,而是根据小道消息甚至是迷信来买卖股票。股市还一直存在其他一些不健康的风气,例如许多公司也参与炒股,并以此来提高自身利润。一旦股市下跌,公司业绩会因此遭受重创,并进一步引发抛盘,因而这种作法在股市下跌时会带来更惨痛的损失。

尽管中国股市尚未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起到核心作用,但也开始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的风向标。而中国今年有望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经济强国。早在今年2月份,中国股市的一次暴跌就曾引起其他国家股市动荡。在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诸多变数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在投资者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

那些预测中国市场前景的经济学家心中存有一大疑团,就是国际市场走软可能会削弱美国和其他国家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拖累中国出口,而出口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驻香港策略师葛文高(Michael Kurtz)最近在一份报告中称,鉴于中国五分之一的出口是流向美国,一旦美国消费水平明显滑坡,中国经济有可能严重受损。

中国股市自2005年7月步入牛市行情以来已上涨3.6倍,沪深两家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达到2.8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不能算多,但仍然意味着股市大幅回调会造成比过去更广泛的经济影响。相比之下,2000年至2005年间股市行情低迷并未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明显影响。

现在还认为中国股价便宜的人已所剩无几,基于2006年的收益,沪市股票平均市盈率高达55倍。不过中国的散户投资者仍然信心高涨。仅仅在8月上半月,沪深两市新开帐户数量就达到178万个。当一周前全球股市受信用危机拖累时,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hina Post & Capital Fund Management Co.)新发售的一只共同基金竟然在一天内募集到78亿美元。上周五中国股市有3只新股上市交易,平均涨幅超过300%。

上周一位注册名为“Ballon”的网民在互联网发帖称,现在正是最安全的买进时机。国外市场越是危险,国内越是安全。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散户通过互联网买卖股票。

上证综合指数在上周最后3个交易日的确连续收低,但周五4656.57点德收盘点位仅仅是回落至10天前的水平,而8月份以来的涨幅仍有4.1%。再就是分析师表示,上周中国股市下跌并非受国际信贷危机的拖累,而是受国内因素影响,凸显出中国股市的当前形势与其他国家市场是何等的截然不同。而上周引发中国股市下跌的一大关键因素在于通货膨胀率上升引起市场担心中国央行会再次加息。

另一个导致股市回落的原因是股指逼近5000点心理关口。但对于一个去年11月才首次突破2000点,今年3月和5月又先后突破3000和4000点的股指而言,没有多少人会认为5000点是不可逾越的。

英杰华集团(Aviva plc)旗下摩利基金管理公司(Morley Fund Management)驻北京首席代表林伟荫(Walter Lin)表示,中国股市是一个“理性泡沫”,它基本上是一个封闭式市场,而且有着过剩的流动性。

尽管中国投资者相信自己在股市继续跟进是明智之举,但大量的先例证明,传统的市场基本面最终将粉碎任何关于市场独特性的论调。

其他国际市场之所以受挫,是因为大型投资者抛售资产以筹集资金填补在美国的损失,但实际上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股市的地位无足轻重。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货币市场和债市10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有多达50家左右的外国机构来瓜分,这在中国股市市值中所占比重还不到0.5%。外国投资者也可以在B股市场买卖以港元和美元计价的中国股票,但B股市场的总市值少得可怜,对大盘几乎构不成影响。

某上海证券公司负责外国投资者在华证券交易的高管表示,由于全球信贷危机不会改变中国股市的方向,负责打理这点外国投资的基金经理一直没有调整投资策略的大动作。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股市价值仅仅是在追赶宏观经济的发展。从1999年末至2005年,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38%,但同期中国的GDP增长一倍有余,而当时股市总市值占GDP比重仅有18%。股市当前这轮上涨行情是在2005年年中借政府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之机发动。

股市走强不但让广大散户的帐面资产增值,也为数百家公司提供了上市机会。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过去因为国内股市不成熟而转投海外市场上市的中国最大、最知名的公司。据中国央行统计,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融资额达250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4.2倍左右。

揣摩政策导向在推动中国股市上涨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虽然政府过去经常干预股市,但近来更多的是采取一种不干预姿态。不过投资者仍然相信政府不会让股市大跌,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在今秋召开十七大和明年将举办奥运会前的这段“黄金时期”。

中国家庭投资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储户们将低收益的银行存款投向股票等风险更高的资产,也为股市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房价高企使得股票成为相对可接受的替代性投资品种。而散户手中又握有大把钞票,截至6月末,他们掌握的银行存款高达2.24万亿美元。在食品价格的带动下,中国消费物价水平快速上涨,远远高于3.33%的现行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也促使投资者寻求更高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