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5日结束,会议决定,2008年将对经济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十年首度,货币从紧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本刊记者 陈伟  |  阅读: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5日结束,会议决定,2008年将对经济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为来年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定调的会议,并且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7大召开之后的第一届,体现了新的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目前经济的判断、同时也展现了其管理中国经济的方式和力度。

此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中国已经有了10年的历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时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进入2007年,中国经济开始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过快的经济增长率。200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前9个月CPI涨幅达到4.1%,9月的CPI指数更是达到6.2%的高位。有媒体估计,刚刚过去的11月份,CPI数据可能将创历史新高。部分行业,如房地产、食品等的涨幅远高于此。经济增长和流动性的严重过剩同时也推动了资产价格的飞涨。

2007年以来,为防止固定资产增长过快,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矛盾,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缓解流动性过剩等,国家各个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比如,央行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国务院大幅降低利息税率,以及相应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些调控所起到的效果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经把握到问题核心,它也是化解当前经济生活中不少问题与矛盾好的切入点。”经济学家易宪容在近日的文章中如此评价。在具体的操作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将从调整货币供给、银行紧缩信贷、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方面得到加强。另外,根据经济学家预测,明年人民币将保持较快的升值势头。

预计受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最大的行业和部门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商业银行和消费品价格。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5.7%。并且即使在紧缩的信贷环境下,今年前10个月的信贷新增投放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的信贷投放将继续缩小。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必将对房地产投资、住房需求到来影响,住房价格猛涨势头将会得到遏制。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将减少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资本市场过热将会有所趋缓。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2月5日下午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具体的贯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