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发布的此报告看好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前景
全球发展金融报告
2007年金融风波的冲击波横扫高收入国家,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相对安然无恙,10日在南非开普敦发布的世界银行新报告如是说。
《全球发展金融》指出,去年中国连续第五年取得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吸引的私人资本净流量破纪录达到1万亿美元。《全球发展金融》是世行分析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全球金融状况的年度报告。
2008年,中国、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各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增速将会从7.8%降低到依然强劲的6.5%,同时他们的高收入贸易伙伴,如美国,将会放缓至1-2%,进口减少。
并非世界经济的“受害者”
《全球发展金融》报告指出,在美国发生金融风波以及能源食品价格飙升面前,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迄今为止表现出韧性,部分是因为近年来政策改善、投资增加和技术进步的结果。
《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主要作者、世界银行国际金融主管曼索尔·戴拉米说:“他们的改革措施和良好的经济政策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救了他们。他们所受的打击不像许多人担心的那么严重,他们总的来说较好地渡过了这一轮金融危机。”
另一位作者汉斯·蒂莫补充说:“人们越来越明白他们并不是世界经济中事态发展的受害者,而是世界经济中事态发展的决定因素。美国经济放缓,特别是国内需求放缓,对他们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通涨率快速上升
但是,以能源食品价格高涨的形式出现的通货膨胀正在伤害着发展中国家的穷人。粮价自2005年以来上涨了100%以上。大米的实际价格在2008年3月达到19年来的最高水平;几乎与此同时,小麦价格达到28年来的最高水平。
作为世行发展前景局首席经济学家和全球趋势主管的蒂莫说:“我们眼看着通涨率快速上升,而且是发展中世界的普遍现象。”
此外,戴拉米指出,在影响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金融风波在2008年一季度出现缓和的同时,这场风波“仍在继续。”
迫切需要发展援助
报告指出,与此同时,针对最贫困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ODA)额(不包括减债)在过去两年仅略有增加,尽管2005年各援助国做出了大幅提高援助额的承诺。
戴拉米说:“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会有助于帮助低收入国家针对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做出调整。”
蒂莫说,高油价已威胁到少数经常项目赤字达到或超过10%的国家的增长,如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诸国。国际收支问题加上金融风波,使外资望而却步。
外国银行的作用
2008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以国际银行业为专题。戴拉米说,国际银行业对本地投资和增长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加强竞争和提高效率,扩大发展中国家许多公民的贷款渠道,提供资金向国外转移的机制,促进本地资本市场的发展。”
外国银行在127个发展中国家设有2000多个本地办事处,为外国银行业开展海外交易提供了运作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不仅从他们设在各大金融中心的总部,而且也从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本地分支机构网络。
就不利方面而言,外国银行可能会把本国市场的负面金融冲击输送到发展中国家,急剧减少对后者的信贷。戴拉米说:“我们还没有看到大规模发生这种情况,但存在这种潜在的可能性。”
复杂的挑战
戴拉米补充说:“我们很难回忆起在近代史上有哪个时刻国际政策界同时面临这么多复杂的挑战。”
报告呼吁立即行动起来解决食品能源价格飙升和金融市场动荡问题。报告补充说,将援助瞄准最贫困的人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高价格,这是最关键的挑战。
金融市场近期的事态发展也凸显了世界各大央行之间进行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戴拉米说:“这个时候要求各国做出开明的集体政策反应,这个时候世界经济的整体利益应成为主要推动要素。”
敬请点击《全球发展金融》 下载阅读本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