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

大选季的中美贸易关系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王萃  |  阅读:

每当美国大选在即,中美贸易冲突总会成为候选者的箭靶。也许在中美贸易冲突的问题上表明尽可能强硬的立场和观点已经成为了巩固阵地和攻击对手最重要的武器。然而,今年的中美贸易关系讨论,却因为美国所处的衰退环境而变得更加紧张。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预测,美国的衰退状态将笼罩整个2008年,直到2009年第二季度末才会有所起色。现在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5.5%、医疗、食品、燃油、教育等支出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通货膨胀。普通居民的态度和情绪无疑会影响到美国国会和政府。前美国商务部长兼贸易代表米基·坎特悲观地预测美国的艰难时光将持续七——八年。他说:“美国一般民众的态度和情绪使得美国当局在进行中美新一轮对话时,将比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果断,更加坚决。” 

在谈到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分歧时,米基·坎特认为全球变暖和能源问题无疑是两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人民币升值仍然是一个敏感话题。而就双方各自的需求来看,美国需要从中国寻求透明的合作关系,中国需要获得美国的信任和尊重。 

同样身为前美国贸易代表的沙琳·巴尔舍夫斯基表示,与1990年代美日的贸易摩擦和对话相比,美中的谈话内容和焦点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中美贸易话题数量极多极分散,但至关重要的只有几个问题,这关系到对话的全局。谈判既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又要明白对方想要什么。“遗憾的是,美国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巴尔舍夫斯基在国际上最被人们所熟知的身份是对中国加入WTO具有历史意义的协定的总设计师和美方谈判代表。她精辟地指出了双方的需求。“对中国来说,最想从美国获得的首先是美国不要插手其内部事务,其次是高科技。比如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就需要技术的共享。”在谈到美国国内对中国的偏见时,巴尔舍夫斯基直言不讳:“美国的一些人会单纯地将庞大的贸易赤字与不公平贸易划上等号,然而贸易赤字与涉及国家中的个体经济行为并没有关系。很不幸的是,政界总是将贸易赤字与不公平贸易等同起来,因此使美国造成巨大贸易赤字的国家往往会遭到政治上的攻击。”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两个经济体的规模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双方都意识到要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处理双边的摩擦和紧张关系,并且为之付出努力。这种态度不会因为到底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上台而发生改变。 

曾被美国《The National Law Journal》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50名女性律师的巴尔舍夫斯基回忆起进行WTO谈判时与国会议员打交道时的一个插曲。一位年轻的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国会议员和她进行了一番令人啼笑皆非的谈话。

“我绝不会为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投赞成票。他们向我撒谎。”

“全部中国人都向你撒谎了?”

“中国领导人向我撒谎了,周恩来。”

“周恩来去世了。”

“他死之前向我撒谎了。”

“他在你出生之前就去世了。”

“我不在乎。你去告诉比尔·克林顿,我不会投赞成票。” 

也许这种无知会在八月的两个星期内被彻底填满。在巴尔舍夫斯基看来,当那些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决策制定参与者们在电视上看到奥运会的时候,中国在他们的脑海中将不再只是鞋和衣服的生产国。巴尔舍夫斯基说:“在电视上亲眼目睹中国的繁荣会在美国民众中间带来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很好的,他们认识到了中国发展的一面,另一种反应很可能是:这些(发展成果)是从哪里来的?看到中国发展的一面会加重所谓的中国威胁。不管怎样,这是美国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