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是否救市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行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超级监管机构

[领导力特刊之再造中国的想法]金融改革的下一步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8年7月5号刊 第13期 总第160期  |  作者:采访整理/本刊记者陈伟  |  阅读: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

中国社会一个特有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官与民的关系。最近政府在中国经济中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多,这是不合理的,是和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而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就是需要政府在相关方面逐渐放开,当然,这是比较艰难和缓慢的。

中国金融行业刚刚开始发展,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这和体制有关。在生产环节,政府放弃控制、退回到少数垄断企业后,它对于经济的控制主要就通过银行体系,而股市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股市20年的融资总额加起来,我想也不会超过半年的银行总贷款额,股市现在还只是老百姓游戏。但是未来几年金融行业最有可能有突破的还是中国股市:政府不再将中国股市当作长不大的孩子,忧心忡忡却又捆住其手脚。

政府从股市完全退出,我觉得是可能的。因为中国股市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从前解决国企的问题了。国企改革之后,大部分垄断国企都在赚大钱。相反,现在的股市被一群有势力者操纵,来赚老百姓的钱,这个对稳定也不利,政府接着这么管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现在的情况是,股市应该是最市场化的,却变成了政府主导的市场。这次下跌给政府带来思考,什么时候政府不再将股市当作自己的责任?国家退出市场,就是他们要走的最重要的一步。

中国现在走出了迈向正途的第一步,就是全流通。全流通会引发对于股价的重估,短期来看虽然形成压力,但是长期而言是好事情,泡沫就不那么容易了。第二步最重要就是政府弱化在股市中的作用,从审批制到登记制,这一步谈了很久,还没有能够实施。这一步不完成,走向市场化是不可能的。

本轮下跌可能算是一个机会,领导人下了决心,说这个股市怎么每次都这样,而且这次还卷入那么多人。过去可能还不是全国性的,这次甚至我去峨眉山山顶,从来不下山的那些人也买股票了。这次下跌是严重并且意义深远的,政府可能还会在奥运之前再救市一次,但不会太早,因为怕救市措施出台太早,到了奥运会的时候又下跌了。上次救市措施的影响,似乎一个月都不到,下次如果更短了呢?

债市应该要发展起来。发展债市可以让那些大公司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能去银行借款。这样就给银行压力,去接触中小型企业。但是中国的银行哪里有什么激励机制,别看钱赚的那么多,都是人造美女。它们原来2万亿的坏账是政府拿走了,巨大的息差让它多赚钱,经济周期好的时候业绩就好一些。中国的银行体系有改进,但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对风险管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主要还是贷款给国企、政府。所以为什么一宏观调控,民间的资本就那么紧张。我们存款利息4个百分点,民间的利息很容易就到15个百分点或者更高,原因是中国的银行没有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是很重要的,先要改好。其中比较成功的是银监会这几年对银行管的特别紧,因为它有恐惧感,假定银行都是贼,我觉得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个假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本轮经济周期下来,银行的坏账不是最多的,是和银监会有关系的。央行也有很大的功劳,但是央行只有金融稳定的职能,没有了监管职能。英国北岩银行出问题,英国成立了一个超级监管机构FSA,所以我觉得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央行和监管能不能分。现在美国可能要走的一条路是: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存在,但央行也有金融监管职能。央行的监管是凌驾于其他监管机构之上,是最高权力的机构,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今后金融监管的最后方向。我个人感觉FSA这样的超级监管机构还是不错的,因为中国现在的混业经营严重,监管太分散不一定合适,分开的监管机构有一些相互之间竞争的不利因素。所以我觉得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可以合并到一个机构中,基本的监管制度可以由FSA出。我们有一个主管金融的副总理,他就变成FSA的头了。

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适当放慢一点,但是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加快放开。评级机构、市场都应该建立起来,这中间有一个环节我们还没有做好,就是券商。现在券商自己的机制本身就是创造了腐败。很多券商自己都在搞老鼠仓。券商全世界只有一种制度是最有效的制度,就是合伙人制。美国最近出那么大的事情,就是因为大的投行上市,它们以前都是合伙人制度,一上市之后就变成大公司,管理者变成用奖金来激励,这种制度就有了很大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觉得中国的券商行业以后可能主要就是外国企业在做了。摩根士丹利扶起来一个中金,这是一个个案,到最后它发现中金不是自己的了。后进来的券商投行肯定不愿意再这么干了,肯定都是要做自己有控制力的公司,搞“假合资”。

未来几年,最有可能有大变化的就是中国的股市的改革,政府一点一点的退出来,这反倒是好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局面,就是经济体中有一半的小企业,由股市支持,效率较高,但是房地产市场和国企仍然由银行支持,并且效益不好,这时候就会形成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收入上涨,差不多能买房的时候,那就是全民的房地产泡沫。韩国和日本就已经出现过由此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房地产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倒下来是救不了的。

中国的企业家,老一辈的看《三国》,整天讲的是权谋计策;8090后看金庸,那也不过是浪漫化了一点的三国,不过是多一点女孩子,核心是一样的,都是权谋。有一天我在咖啡馆里,一个先生走过来说:“老师,我很喜欢你的价值观,很有道理,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有博弈。”然后津津乐道讲了很多注入博弈、对策什么的。中国人普遍有这样的看法。而不是重视整个体系的最终平衡,所以这为泡沫创造了机会。企业家想发财,另外一些人想通过操纵别人来发财。这些力量加起来会产生比日本还严重的危机。我1989年在日本,大街上没有每个人都谈论发财。

如果一定要给中国的金融改革找一个样本的话,我想应该还是美国吧,毕竟它拥有全世界最好的金融体系。而且最终,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金融业也只能由股市和民间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