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不仅带来一个环保概念,还打开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融资市场
掘金绿色信贷
秦安机电是一家制造汽车发动机缸盖、缸体的零部件企业。2007年4月,该公司通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简称:CHUEE项目)从兴业银行获得1600万元贷款,顺利上马了节能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这条生产线每年可节约23 400吨水和96万千瓦时的电。按时下工业用水和工业用电价格计算,每年能节约生产成本874万元。目前,凭着这条生产线,秦安机电已经与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签订了独家目标采购协议。下一步,秦安机电还有望把市场延伸到福特公司的北美市场。唐梓长由衷地表示,如果没有这笔贷款,秦安机电不会有如此广阔的生存空间。
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受困于资源、能源涨价及环保重压的铸造企业大都进入了惨淡经营的状态。相比之下,秦安机电节能减排生产线的上马,无疑让“高危”企业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何撬动银行的兴趣点?
CHUEE项目成立于2006年6月,是国际金融公司应中国财政部的要求,为鼓励能效项目和清洁能源项目投资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能效融资项目。项目的使命是,要在尽可能大的市场范围内改变节能减排的融资环境,因此,国际金融公司希望发动中国本地商业银行,通过它们去覆盖大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
截至2008年6月,国际金融公司已经先后与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帮助它们开发出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而最早与国际金融公司达成协议的兴业银行,目前已成为了银行业试点绿色信贷的典范。
两年前来中国开发CHUEE项目的徐秋文,坦言并没有想到能有今天的收获。当时,国内大部分银行对这个所谓的绿色贷款都心有疑虑。因为,节能减排项目在企业里一般都是技改项目,是对旧项目的改造,它给企业带来的是费用的减少而不是收益的增加。这点对银行来说缺乏吸引力。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那些能带来收益增加的项目,如扩大生产规模。另外,节能减排项目要涉及新技术应用,而银行也缺乏管理新技术风险的能力。
就在国内大部分银行还处于观望阶段,兴业银行却率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成为中国节能减排融资市场的试水者。两年后,兴业银行把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从一个试点产品提升到战略性产品的地位,并宣布要在“十一五”期间发放100亿元这样的贷款。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信贷规模紧缩,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明确表示:“我们将在有限的信贷资源下,首先保证绿色信贷。”
兴业“试金”绿色信贷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之所以在绿色贷款上的步伐越来越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捕捉到了市场巨大的潜在商机。一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按50%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测算,节能融资市场有3000亿元的规模。
另一方面,节能减排融资可望从目前技改项目融资延伸到碳金融等新兴业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供应方,每年可提供1.5亿~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
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的一期合作协议,签订于2006年5月。在一期合作中,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兴业银行最高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为整个项目提供技术援助。2008年2月,双方签订二期合作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将损失分担提高到1亿美元,以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截至2007年底,兴业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达到38笔,金额达6.63亿元,远远超过了双方一期的合作额度。于是,双方很快启动了二期合作。与一期相比,除了贷款总额度扩大外,单笔贷款额度也从不能超过1600万元人民币变为没有上限。因此,在二期合作中,兴业银行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
在这个项目运作中,国际金融公司采用的是市场化手段。它们为兴业银行的贷款提供损失分担,要收取相关费用。“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银行把这部分成本考虑到产品中去,促进它们更有效地运营这个产品。”徐秋文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只起催化的作用,当银行有能力自己做时,我们就要退出。”徐秋文补充说,如果跟兴业银行有三期合作的话,他们就会介入得更少,“我们要抽出精力去扶持其他商业银行。”
事实上,兴业银行也正在逐渐摆脱拐杖。截止到2008年6月底,它们节能减排贷款融资金额累计为21.53亿元,已超出了一、二期合作中风险共担的贷款合计额度。而且,“十一五”期间要发放的100亿元贷款,更是远远超出二期合作的额度。“超过部分我们将凭借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自行承担贷款风险。”兴业银行说。
两年的实践,让兴业银行获得了不少商业利益。一方面由于这类产品的独特价值,产品的议价能力比较高,贷款利率上浮带来了较多的利差收入;另一方面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对企业来说往往是雪中送炭,由此培育了一批忠实客户,也带动了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
银行:竞争力提升
财政部引入具有世行背景的国际金融公司的一个初衷,是想让它们带入国际先进的信贷文化和运营理念。比如,引进以贷款组合损失率为核心的信贷决策方式,注重现金流、内部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敏感指标的测算等。目前,这些方法正在逐渐进入应用层面。
“我们需要确保合作的银行,必须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走。”在期限为3~5年的CHUEE项目贷款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上,徐秋文坚持摒弃银行以往不良的信贷文化,按照国际银行通行的做法,要求客户经理和信贷分析人员去评估项目,做现金流、债务偿付比率、利息覆盖率等数据的分析。“以前很多贷款都是口头性的担保和抵押,一旦遇到问题,风险很难把握。”目前,经历了艰难的观念调整,兴业银行已学会针对某一类型企业的组合偿贷能力来判断单笔贷款风险,徐秋文认为,兴业银行的这种操作模式,正在与国际接轨。
由于节能减排贷款是一个服务于整个产业链的操作过程,因此,在产品推出两年时间里,兴业银行还学会了从产业链的角度去关注各方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多种细分产品, 并且做到了针对不同的利益方,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例如,在把款贷给节能服务公司或终端用户帮助盘活项目的同时,利用自己对客户财务状况的掌握给设备商提供对终端客户还款能力的咨询服务;通过贷款盘活项目为设备商提供营销产品的服务等。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兴业银行总共能提供7种融资模式: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贷款模式;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增产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买方信贷模式;融资租赁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模式;碳金融模式。这7类模式几乎覆盖了所有参与方的需求。
通过两年的探索,兴业银行强化了对细分市场的产品开发和专业服务能力,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能够在能源生产、能源出售、能源使用和新能源替代开发和利用等环节,为生产商、能效设备供应商、节能服务商等各种参与者提供融资服务。而他们这种先发优势,在徐秋文看来,是很难被超越的。“兴业银行有一支从总行到各个分支机构的上千人的绿色信贷队伍,这些人已经把这个行业摸得很熟了,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配合的默契和流程。因此,除非竞争对手把他们整个团队都挖走,否则,他们的模式很难被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