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咨询最新报告显示,面对全球金融动荡,中资银行应谨慎考虑并购机会,要避免被低价诱惑

中资银行与跨国并购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 付瑞娟  |  阅读:

华尔街金融风暴已导致美国三大投行退出历史舞台,数家银行地位岌岌可危,中资银行是否该在此时考虑出手海外并购?答案或许并非肯定那么简单。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17日发布的《智创海外:中资银行与跨国并购》显示,中资银行一直在雄心勃勃地开展更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且许多交易已经获得了外资机构的股权。中资银行有充分的理由开展海外投资,但在进行跨国交易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外资银行可能考虑出售业务线,以减轻资本压力并重新关注核心目标。对于希望剥离业务线的西方银行来说,拥有资本和潜力的中资银行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因为它们至少目前还不是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国内银行通常希望借助投资海外来获取能力的增长,通过吸取新的产品服务提高本国市场竞争力,借机开展全球扩张业务,获得新的海外客户。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不一定能够得到高管层的全力支持,海外市场和并购经验的缺乏对人才利用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并极有可能因此失去现有高速增长的重点业务。

开展一项成功的海外投资,银行必须充分地考虑跨国并购的原因、目标和实现方式,而着眼于增长潜力巨大但被低估的海外银行不失为明智之举,识别具有强劲历史增长与高回报银行的慧眼也将使海外并购之路事半功倍。

报告撰稿人之一的米嘉表示,中资银行需要将眼光放远,提高产品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而非仅局限于潜在的财务收入。外资银行可以寻找机遇为中资银行提供服务于国际化客户群的平台,而现金充足的中资银行能够帮助外资银行缓解当前的金融危机。

寻求增长是跨国并购的共同目标,而鉴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银行应该着眼于围绕本国机会开展业务。确保交易结构和整合程度支持交易目标,保留本地重要管理人才并赋予其管理权力,积极与目标企业员工、投资者和公众进行沟通,这些都对企业有序地开展海外并购有积极意义。

1993年以来完成了24笔交易,价值178亿美元。自2006年开始,中资银行步入了跨国并购的新纪元。自2006年至今,中资银行进行了11笔跨国并购交易,跨国并购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其中5笔交易价值至少在10亿美元左右。而在此前的五年里,中资银行也在以平均每年一笔交易的速度进行跨国并购,只不过交易价值都在2000万美元以下。

作为报告撰稿人之一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邓俊豪表示,中资银行在开展海外并购交易时仍面临挑战,为了打造更有力的国际地位,中资银行仍需培养核心技能,“斟酌再三的并购交易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邓俊豪同时表示,这样的行为也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国际形象。“其规模本身就足以影响市场,特别是当这些银行利用中国生机勃勃的全球挑战者的发展势头时。”

也有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还质疑中资银行是否拥有清晰的战略、资源和技能来开展海外投资。报告撰稿人梁国权表示:“并购活动本质上非常复杂且充满风险。与国内交易相比,跨国交易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了解更多信息,敬请点击查看本报道的图解资讯。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

[---分页标志符---]